栏目

【自驾西藏】阿里大&小北线反穿(目的地指南)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 2017-07-22


信息|资源|项目|活动|营地|社群|会员|救援


 

1、巴木措&班戈措

巴木措位于纳木措北岸,属班戈县,湖面海拔4560米。因距离纳木措较近,巴木措被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圣湖遮住了自身的光彩。巴木措自有她独特的魅力,尤其湖中经常可拍到班头雁等水鸟。

班戈措距离班戈县城约62公里,盐湖。湖面海拔4522米,面积54平方公里。在班戈措盐湖边有一个小小的集市,常聚集着很多藏北汉子,这里其实是一个小型私人加油站,而今天,最后一桶油都卖光了,剩下没有加上油的人在阳光下喝酒聊天,等待加油。

 

tipes:巴木措和班戈措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且从这里开始将持续行驶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下车拍照、行动时一定要注意放慢脚步,切勿奔跑。

 

拍摄要点:大北线地域辽阔,拍摄中不要忽略了高原的云,它永远是最富动感的拍摄主题。由于海拔较高使得与云层的拍摄距离较近,云层更显立体,能见度好,反差相对要高很多。云层的不同厚度对阳光有不同程度的遮挡,与阳光、风结合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的互动,对摄影的影响很大。在高原,高空风力很大,云层变化迅速,注意使用高速抓拍。

 

相关知识点

班头雁,或许因头顶两道黑色横斑而得名,藏语称昂巴果查,在高原广泛分布,也喜咸水,一夫一妻制,每年10月飞往温暖的地方越冬,翌年3月飞回,5、6月为繁殖期。

 

 

2、魔鬼栖息地:色林措&错鄂

色林措,当地人称“齐林”,藏北著名的鬼湖。色林措虽被冠以“鬼湖”之名却是羌塘草原上鸟儿与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是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其湖面海拔4530米,面积1640平方公里,湖水透明度可达8米。古时,色林措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湖水渐渐减少分离出错鄂、吴如措、格仁措、班戈措等小湖。与色林措紧邻的错鄂湖中有6个小岛,居住着班头雁、赤麻鸭、棕头鸥、红嘴鸥……错鄂海拔4560米,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相关传说:

齐林原是住在拉萨的魔鬼,红面獠牙,无恶不作。莲花生大师听说此魔的恶迹前来降服,齐林打不过莲花生大师,一路北逃,一头扎进湖里躲起来。莲花生大师没有杀死齐林,而令她永远不能离开此湖并请湖中的七位精灵化作石头守护湖边以防其偷跑出来。

 

相关知识点

莲花生大师:在藏民心中,莲花生大师被尊为“佛陀第二”,也是宁玛派祖师,在公元8世纪受藏王赤松德赞邀请来吐蕃传教,途中收服了很多雪域的鬼神,使之成为佛教的护法神。

 

tipes人们总是挡不住色林措的诱惑企图驾车到她的身边,结果都是陷车。有准备的可在湖边扎营。

 

拍摄要点:此路段适合以长焦头为挂机头,可拍摄藏野驴、藏原羚及各种鸟类。西藏大湖很多,哪怕是广角头也不可能拍到整个湖面,此时的构图尤显重要,注意观察天空的云层以及湖岸的地貌特征,选择有色彩对比的区域,尝试不同焦距段产生的视觉效果。

 

 

3、木嘎雪山&达则措

    木嘎岗日(岗日:雪山),距离改则县城约60公里,海拔约6208米,有小规模冰川分布,是藏民心中的神山。

    达则措位于尼玛县,湖面海拔约4460米,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咸水湖。

 

tipes木嘎雪山,一座不知名的神山,与达则措一起常常被游人忽略。虽没有动人的传说却与其他神山圣湖一样让人惊心动魄。沿途很容易与野生动物相遇,如果能遇上牧人的毡房不妨进去做客。

 

拍摄要点:帐篷内光线昏暗,可适当使用闪光灯,以便使用最低感光度。如果拍摄人像,请事先征得被摄者的同意。

 

 

4、荒原中的青稞田:文布乡,当雄措&当雄贡桑阿曲林

无边的羌塘草原半年以上是冰冻期,这片不可耕的土地只有牧人艰难的迁徙。缘何这个叫文布的地方能种植青稞?

文布乡,荒原绿洲,彰显着自己内在的生命力。附近还有一处象雄时代的古迹及一座苯教寺院,需徒步前往。

文布乡的青稞田连接着一片碧绿的湖水——当雄措。当雄措是本地人的发音,地图标识为当穷措,湖面海拔约4450米。古老的年代,它与相距约40公里的当惹雍措是连成一片的大湖。

当雄贡桑阿曲林,这座噶玛噶举派寺院坐落在文布乡内,由秋洛扎瓦僧人创建于五世达赖时期。佛殿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像、莲花生大师像以及四壁观音像。

 

相关传说:达果山与当惹雍措是恩爱的夫妻,他们有九个女儿,其中七个远嫁他方,还有两个女儿与他们相伴。在远古贫瘠的时代,达果山神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子民缺衣少食,驮着盐到遥远的地方去交换青稞,羊皮做的鞋子走坏了,牛背磨破了,换回的青稞却不能果腹。于是达果山神在妻子当惹雍措的鼓励下决心去拉萨附近的堆龙地方寻找上好的青稞种子。可是堆龙地方的土地神哪肯轻易让青稞种子被抢走。达果山神历经艰险回来的时候,他抢来的一袋子种子只剩下了几十粒。他把这些珍贵的种子小心地撒在妻子当惹雍错身旁,当惹雍错用自己的乳汁灌溉种子,青稞苗慢慢成长。从此,文布的人们世代享用着藏区最甘甜的青稞糌粑,达果神山当惹雍措永远守护在文布人们的身边。

 

相关知识点:古象雄文明

象雄,远在吐蕃王朝建立前就存在于雪域高原。西藏原始宗教苯教,发祥于象雄,其创始人便是象雄王子辛饶米沃且。象雄有自己的文字,传说藏文就是根据象雄文而创造。有关象雄地域的描述多引自苯教学者朵桑坦贝将参所著的《世界地理概况》:“象雄分里象雄、外象雄、中象雄。里象雄,以穹保六峰为中心,大致包括阿里北部无人区与那曲地区;中象雄在冈底斯山以西一天路程,那里有穹窿银城,曾由18代王统治。外象雄,在冈底斯山以西三个月路程的地区。”史料中关于象雄的记载很少,各路学者也未能挖掘出它是如何辉煌过又是如何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汉文史籍中有关于它的零星记载,约可见其影:“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至于阗,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贞观五年十二月,朝贡使至……至贞观末,为吐蕃灭,分其部众,散之隟地。”“东西地长,即东女国,非印度摄,又即名大羊同国……其国世以女为王,夫亦为王,不知国政。男夫征伐种田而已。”这是《唐会要》和《释迦方志》里有关象雄的描述。

 

tipes从尼玛县前往文布乡,需翻越一座海拔4564米的山口(31°38’24N,086°45’29E),过山口便可见当雄措。

 

拍摄要点:当雄措面积较小,在山口的位置可以拍摄整个湖水以及四周的地形地貌,建议使用超广角镜头,尽量多的摄取画面信息。

 

 

5、苯教圣地:当惹雍措&达果神山

当惹雍措,湖面面积14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约4600米,是苯教崇拜的最大圣湖,苯教大神图基玛的生命湖,传说湖畔有能使人升天的十三中圣物,在不远处的山上还有一块大石头,传说那是通往香巴拉的大门。达果是一位著名的大山神,在他身边的七座雪山是他的七个护卫神,其中有四位都是骑着马的武士。

从文布乡至当惹雍措及军仓乡一带可拍摄到大量的野生动物,黑颈鹤、藏野驴、藏原羚等。

 

相关传说:香巴拉

香巴拉是位于北方的极乐世界,圣土、凡人看不见的世界,那里由形如莲花的雪山环绕,清澈的河流贯穿其间,国都迦拉波城的中心是柔丹王宫。四季花开,果子永远挂在枝头,黄金遍地,满山宝石。住在那里的人们没有执著、迷惑、欲望,没有贫穷困苦,没有疾病死亡,没有战争,想活多少年,就可以活多少年。无论国王还是百姓,都是具足智慧的时轮密法修行人。香巴拉有四扇大门,一个在布达拉宫底下,一个在玛旁雍措附近,一个在扎什伦布寺的晒经墙下,还有一个在当惹雍措湖边的山上——也只有这一个被赋予了具体形态,据说那是一块巨大的石头。

 

相关知识点

苯教

苯教,亦称“苯波教”,是藏区的一种原始宗教,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十分盛行。“苯”是译音,意为“诵读”“念讼”,古代苯教徒中盛行用“咒念”之功消除一切邪恶势力。其祖师为辛饶米沃且(又作辛饶米保),古象雄的王子,与释迦牟尼为同时代人(也有说早于释迦牟尼)。经过体系化、理论化的苯教被称为系统苯教,也称为雍仲苯教,有吉祥、永恒不变的意思。苯教有独立而完善的教义、经典,也有严格的教规、戒律,也有完整的组织制度。佛教的传入,使苯教的原气大伤,在长期的“苯佛斗争”中,两者即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吸收、融合。至今苯教仍有数量可观的教徒和一定规模的寺院。苯教相信万物有灵,而且有一个复杂的神灵系统。苯教转经是逆时针,与佛教相反。

 

藏野驴

俗名亚洲野驴,藏驴,生活在高海拔的高原、草甸、荒漠草原。在阿里南北线常见。野驴胆子比黄羊大,对过往车辆不那么警惕,很容易拍摄。

 

tipes:偶尔会看到摄影师为了寻找某一个角度而把三脚架支在湖水中,人站在水里拍……在藏地的湖多为圣湖,藏民视之为神灵的居所,绝对不能随意踩踏。请尊重当地习俗。

 

拍摄要点:由于时间、路线以及海拔高度的限制,经过当惹雍措附近时通常都是中午时段,除非在湖边扎营否则很难等待完美的光线,学习运用白天的顶光或阴天的散射光也能得到特殊的影像效果。

 

 

6、扎日南木措

扎日南木措位于阿里地区措勤县城以东约40公里,措勤意为“很大的湖”。扎日南木措,湖面海拔约4610米,面积约1030平方公里。沿岸可见层层湖圈,是水分蒸发、湖水退缩后留下的痕迹,最高的湖圈比湖面高出百米。

 

相关传说:

传说,这片湖水最初只是一口井。村民们在这里取水后必须用盖子将其盖住。一天,一位妇女正在取水,一个小孩子跑过来跟她说:“你的丈夫回来啦。”她的丈夫赶着牛羊驮着盐去遥远的地方换青稞,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妇女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急急忙忙搁下手里的水桶去迎接丈夫,却忘记了盖井盖。井水就控制不住一直往外冒,莲花生大师听见湖水说:“没有三种法器来对付我,我就要冲上天。”于是莲花生大师用三种法器镇住了湖水。湖边那个像金字塔的山就是金刚铃的头,湖中有一个法器堵住井口。莲花生还怕三种法器不够,就又用四座神山压住井水:拉龙山、多结止布山、木如山、多尔多纳山。

 

相关知识点:

玛尼石刻

   一种古老的民间石刻艺术,内容以六字真言为主,也有经文、佛教图像等。多镌刻于石板、石块或卵石之上,堆放成玛尼石堆。绽放着粗犷与自然之美。

    拍摄点:玛尼石几乎无处不在:寺院周围、佛塔边、山口、湖边……较容易出片的地方:青海嘉那玛尼堆(世界最大的)、阿里玛旁雍措吉吾寺等地。拉萨周边:哲蚌寺山下的乃琼寺和布达拉宫斜对面的药王山有青海来的石匠常年在那里雕刻玛尼石,可以拍到制作现场。

 

经幡

    也叫“风马旗”,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文化。现在的风马旗的内容有很多,有的印有各种经文、佛像、佛塔等,有的印有各种动物图案,龙象征繁荣,狮子象征勇气,鹏象征生命力,虎象征身体,马象征灵魂,马背上驮着象征人们善良愿望的如意宝瓶。经幡有纯白色的,也有五彩的。五彩经幡的颜色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蓝-蓝天,白-白云,红-火,绿-水,黄-土。风马旗被系于山口、湖边、房顶、关隘等处。风吹过,风马旗飘动,藏民相信风吹旗一次,功效同于将旗上的经文诵读一遍。还有一种正方形纸片做成的“隆达”。印有经文或马驮财宝等吉祥图案的六色纸片。通常藏民在经过山口、渡口的时候都会向天空抛洒,并高喊:“普拉嗖――扎拉嗖――呦拉嗖――”。

    拍摄点:山口、湖边、桥旁。经幡颜色多为五种,各种色彩在风中起伏跌宕,会显杂乱,不如考虑拍黑白片(后期转黑白也值得考虑)。拍摄经幡选择逆光会更有效果,这就需要你有一支抗光晕强的镜头。选择起风的时机进行拍摄,经幡会更显张力。

 

tipes扎日南木措湖边有一个叫达则的村子,村里的玛尼石堆与经幡很壮观,不容忽略。

 

拍摄要点:有时拍摄湖水可选择更贴近湖面的位置拍摄,如果阳光在水面上的反光很强,这时并不建议降低曝光追求层次,那样的话,水面会失去应有的色彩。

 

 

7、门东寺与门东尼姑寺

门东寺属噶玛噶举派,有20位僧人,由第14世噶吗巴:台乔多吉(1798-1845年)的某位弟子创建,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门东尼姑寺坐落在措勤县西南方一个隐蔽的山腰间,原名桑木林。门东尼姑寺同属噶玛噶举派,寺院主任介绍说该寺约建于300多年前,87年重建。关于主任所说的建寺时间有些让人心生疑虑,藏地很多规模较小的尼姑寺通常作为男众寺院的属寺而存在,很少出现在同一县城先有尼姑寺后有寺院的情况。却无从证实。

 

相关知识点:噶举派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中分支最多的一个派系,噶玛噶举是其中的四大分支之一。“噶”,可理解为佛语或师长的言教,“举”意为传承,这是一个注重口传的教派。也有人把“噶”理解为白色,而该派的一些成就者穿白袈裟,所以有人把该教派称为白教。

最初,噶举派由两个系统传出:一为香巴噶举,另一个为塔布噶举。而香巴噶举在15世纪前就已经衰退,故一般提到噶举派均指塔布噶举。

塔布噶举派虽是塔布拉杰创始,但主要是由玛尔巴、米拉日巴、塔布拉杰传出,被尊为噶举三祖师。其派系众多,有“四大八小”之称。

塔布噶举四大派:帕竹噶举、蔡巴噶举、拔戎噶举、噶玛噶举。其中帕竹噶举又分出八小派:止贡噶举、达隆噶举、竹巴噶举、超浦噶举、玛仓噶举、叶巴噶举、雅桑噶举、修赛噶举。

 

tipes门东寺是措勤县内重要的活动场所,就算对宗教不热衷,在寺院门前也可拍到很多人文图片。

 

 

8、消失的驮队:扎布耶盐湖

扎布耶盐湖,湖面海拔约4400米,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富含盐、硼砂、芒硝、天然碱、锂、钾等矿藏。

曾经的藏北,有一种“驮盐”文化:全由男人组成的驮队赶着牦牛来到扎布耶盐湖,将盐巴驮到日喀则等地换青稞和日用品。当男孩满十三岁时,就必须去驮一次盐,以作为自己的成人礼。驮队由几十名高大的藏北汉子组成,豪迈又仓凉的驮盐歌在荒原回荡。如今,大卡车替代了牦牛,驮队以及相应的文化也都消失了。

 

相关传说:

   传说守护盐湖的是女神,所以驮盐队伍里不能有女性以免招惹盐湖女神的嫉妒。

 

即将消失的驮盐歌:

我从家乡出发的时候,我驮盐人比菩萨还美。
  
当走过荒凉草滩地带,我驮盐人成黑色铁人。

我从家乡出发的时候,我身穿美丽的羔皮衣。
  
当历尽艰辛赶到盐湖,我皮衣变成无毛靴底。

 

相关知识点:

藏原羚

藏原羚又叫原羚、小羚羊、西藏黄羊等,远看其色接近沙土黄色,在阿里很常见。

 

蓑羽鹤

蓑羽鹤,不容易见到的鹤类,主要特征为两颊有两束白色的羽毛垂下,似披肩长发。每年,蓑羽鹤都会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至南麓越冬,常常,它们会因山巅不稳定气流阻挡去路,它们便会等待时机,一次次朝山巅飞越。

 

tipes阿里大、小北线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但是不要为了拍摄动态画面而去追逐它们。

 

拍摄要点:前往扎布耶是一路的荒原,海拔高,能见度高,大面积的开阔地带要不使用最长焦要不使用广角端,空旷的场景对取景构图是个考验,否则会显单调。可多寻找有趣的前景:玛尼石、经幡、一小群牦牛或绵羊……更要注意高原千变万化的云层。










文:崔一    图:彭鳌


END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  


机构简介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是在自治区相关部门和旅发委领导的关怀重视下,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正式注册成立的独具法人资质的社团组织,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协会业务范围是:策划实施自驾游主题活动,发布自驾游营地建设标准和设计建设与管理运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培训培养自驾车旅游专业领队,发布西藏自驾车旅游线路交通信息和假日流量预警,建立西藏自驾车旅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承接实施政府招标项目。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



地址:拉萨市金珠西路56号·西藏商务厅14楼

联系电话:0891-6822222   6828822

电子信箱:18908914663@189.cn

QQ号码:2656209158

微信公众号ID:XZZJCLY


秘书处:微信/电话18908914663

自驾资源征集&产品交换合作



文章出自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