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刚过,哈尔滨已露重,秋意深沉。萧红在《呼兰河传》里说,“呼兰这地方,六月里也不甚热,晚上还要盖着薄棉被睡觉。”如今,碧空澄澈,风中微寒,云南玉溪的刘老师一下飞机,就笑言自己从夏末一脚踏进深秋。
“重返青春岁月”公益游学团在发团仪式后就开始游览哈尔滨这座城市。哈尔滨是一座铁路带来的城市,晚清时,火车将遥远的欧洲与中国东北相连,管理中东铁路的中国人聚集之处——中国大街,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中央大街,也是我们游学团离开哈工大之后的第二站。
中央大街整个步行道由暖灰色方块砖石铺就,据说,当时一块方石价格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堪称“黄金大道”。这条路又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名,巴洛克、文艺复兴、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等风格的历史建筑如珍珠般散落街道两边,每颗都熠熠生辉。其中最明亮的一颗,当属圣·索非亚大教堂。
这座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有墨绿色的“洋葱头”穹顶、砖雕精美的钟楼拱卫,墙面的清水红砖随岁月而斑驳,远远望去,恢弘而肃穆。广场上翔集的鸽群,和停驻拍照的游客,更显得大教堂静谧安详。
这些历史建筑涵盖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三百年文化发展史,好多建筑式样只在教科书里听闻,这还是第一次见。老师们纷纷拿出相机,细致地想要拍下所有角落,好带回去分享给学生们。
相比于中央大街的繁华热闹,作为哈尔滨发源地的老道外则显得古老、安静而悠闲,更有生活况味。这里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区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外表是欧式立面,走进去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雕花围檐、砖瓦庭院。百年旧楼,沧桑街道,暖色夕阳给它们笼罩一层怀旧色彩,漫步其间,遥想老哈尔滨人的日常模样。
9月10日教师节也是恰逢来自四川宜宾的杨富琼老师的生日,趁着晚餐时候,我们给寿星准备了蛋糕,现场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们一起为老师唱生日歌,大家在欢声笑语中都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杨老师很激动的一再哽咽着告诉我们这是她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晚饭后公益游学团一行人来到了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哈尔滨大剧院。这座大剧院由国内著名建筑事务所MAD设计,依水而建、曲线立骨,极富艺术感。上世纪初开始飘逸飞扬的指挥棒,在这座城市奏响了一百多年,默默融入人们的生活。晚上,老师们就在哈尔滨大剧院欣赏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感受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的魅力!
《音乐之声》讲述的是家庭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故事,隐藏在音乐背后博大而深沉的爱,令人动容。老师们听得很认真,偶尔露出会心一笑,可能联想起了自己跟孩子们玩乐、歌唱的时光吧!在演出结束后,刘贵英老师说,从来没看过这么精彩的表演,还录了不少视频要回去给孩子们看,也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好的音乐。
都说哈尔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从建城史上,这也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它天生是青春的、自信的、开放的。这不仅反映在往来路人的脸上——他们始终挂着豁达、求知的笑容,也浸透在这个城市的点滴之中。
当你慢慢行走于街道,触摸古老建筑的砖痕灰迹,聆听街旁咖啡馆传来的琴声、谈笑声,语调高昂而活泼,你就会知道,这座城市蕴含着多么磅礴和美好的生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