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源起
从《尚书》的两分两至,《左传》的四季之司,至《吕氏春秋》的十大节气,到最后的《淮南子·天文训》,远古先民将智慧挥洒得淋漓尽致,最终完成了二十四节气的研究。
《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故曰春分,则雷行,音比蕤宾。”这句话指出:增加十五日斗柄指向卯位,正当“绳”处,所以称为春分,那么雷声大起,其音相当十二律中的蕤宾。
3月21日零时15分,迎春分。
春分,又被古人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节气,昼夜平分,同时也平分了春季。自春分起,雨水渐增,“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各地农忙陆续开始。
春分物候
明代黄道周撰《月令明义》载:“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每年的春分前后,燕子自南飞至北方。到了秋分前后,燕子又返回至温暖的南方过冬。古人称燕子为“玄鸟”。《左传》载:“玄鸟氏,司分者也。”故以玄鸟表征春季。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都会唱的《小燕子》吗?歌里唱道:“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燕子,不仅是“旧时王谢堂前燕”,更是寻常百姓人家眼里的美善之鸟。
春之文华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山行
清·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默契在春
春,是杨柳依依,千里焕新。人们总赋予春天许多美好之辞,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或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天,是深入大地骨髓的秀丽。度过雨雪霏霏和冬藏的严寒,春天的确是轻快喜人的。宋黄庭坚作词:“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清代黄苏评论道:“一往深秀,吐属隽雅绝伦。”
没有看春天的心情和眼睛,何来好词?
老舍曾写道:“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亲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当春风吹来,主动地关注春天,发自内心地回应春天,也许是最默契的表达。
春天的默契,是人与自然心灵的相通;春天的默契,是下午的斜阳照来,看见绿植上的光洒落,会心一笑;春天的默契,是陌生人之间的礼让和气,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春天的默契,是一年的种子,给后面的日子带来通透与活力。
春分如约而至,多走走,多看看,让默契在春,不负时光。
(图片来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