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江旅报道 | 周末活动特辑|1元抢购小小绘画师&国学家庭讲堂

江西旅游集团 2018-11-16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详情→1元抢购|小小绘画师,妙笔生画——亲子趣味国画体验沙龙

画国画的八大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想象力;
2、有利于提高孩子脑、眼、手的综合协调能力;
3、有利于孩子的身心修养;
4、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
5、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6、学习国画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7、有利于从长远角度培养孩子的绘画艺术;
8、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处事态度。



—— ——课程内容—— ——
亲子趣味国画体验
一、专业老师讲授课程;
二、知识讲解、绘画技法,学员画出小稿;
三、家长和孩子一起创作;
四、分享创作过程,老师点评;
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讲解眼科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全方位了解护眼知识。


活动时间

2018年11月18日(周日)9:00-11:00


活动费用

1元(1大1小)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直接报名预定)


活动地址

南昌市西湖区广场南路133号(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11月18日上午8点半集合前往画室


国学家庭讲堂

国学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是国家强盛之潜在力量,是国家之未来。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血气方刚,世界观还未形成,遇事容易冲动,因此也是一个“危险”的阶段。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青年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导致青少年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重知识,轻道德;道德伦丧,世风日下;贪图享受,无法承受挫折等。

  

国学亲子教育的十大好处

1、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

2、识字能力:轻松认识数千汉字;

3、阅读能力:建立广泛阅读兴趣;

4、理解能力:增加综合理解能力;

5、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良好的口才;

6、思维能力提升:大格局形成;

7、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自然熏陶;

8、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9、正音训练:普通话流利标准;

10、行为习惯和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


详情→【周日国学家庭讲堂  1元抢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我国0-13岁的儿童2亿多,目前有4000万以上儿童在诵读国学经典。经过近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后就会发生明显改变。从开始的每天记忆20-30个字,到每天很快就可以熟记100-200个字。

许多儿童不到一年就把二万多字的《易经》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背诵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

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学习语文、历史等文科知识将会非常的轻松,不但如此,由于大脑得以开发,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逻辑思维也强。


通过听读背诵,也是锻练孩子的记忆能力,并随着年龄增长和对经典的进一步理解,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分析判断能力。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也可以积累大量的优美语句,作文水平提高。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不能错过孩子的国学教育,唯有从小让孩子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伴,才能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 ——课程内容—— ——
国学与家庭教育
一、国学经典介绍
二、国学的学习方法

三、国学经典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四、国学亲子教育的十大好处

五、国学实践产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动时间

2018年11月18日(周日)10:00-12:00


活动费用

1元/成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直接报名预定)


活动地址

庐山南大道348号南昌市农业科学院7楼 

江西旅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主讲人:李冬兰 

育心经典累积式教育法高级讲师 、育心经典累积教育法指导师、南昌易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南昌易元国学堂创始人。


— END —






来源:土驴旅行

江小旅整理出品






文章出自江西旅游集团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