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精彩绝伦!江门台山的传统特色民俗艺术——浮石飘色

广东旅游 2018-04-03


“飘色”,

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

是一种力量,一种象征,

更是一种艺术瑰宝。



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保持传统特色的汉族民俗文化造型艺术,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浮石族谱已有正式记载,是台山地区汉族民间习俗艺术。



何为飘色?



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古老的传统民俗艺术。“飘”就是指脱离地面,向群众展示凌空之美。其形式及原理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


飘色最大的亮点就是固定在色梗上扮演各种人物形象、被称为“色仔”“色女”的小童,他们装扮和演示的水平、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水平,因此,每次不管是受邀出外巡游还是在乡村巡游,“色仔”“色女”都精挑细选,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


“色仔”“色女”都是百里挑一的,年龄在7至9岁,容貌俊俏,而且对性格也很有要求,由于从化妆到游行,可能要固定好几个小时,因此都会特别选择一些性格较为沉稳安静的小朋友。




 巡游之前的化妆、服饰搭配和各种准备 彭伟宗摄

浮石飘色制作选题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良好心愿,集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体。

每架飘色以一个历史人物故事定名,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吕布貂婵”、“平贵别窑”、“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劈山救母”、“白蛇青蛇”等。


阵容鼎盛的斗山浮石飘色巡游  彭伟宗摄


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北帝诞”,浮石村民列队抬着北帝塑像,以头牌、色标、罗伞、飘色、舞龙、舞狮、高跷、八仙、八音锣鼓组成队伍,游遍全村十坊,形成一个阵容鼎盛多彩多姿的汉族民间习俗节日,吸引村中海内外乡亲和各级宣传媒体、各地摄影爱好者,影响深远。



彭伟宗摄


飘色出动时,前面由瑞狮开道,接着是五彩缤纷的旗帜,色标和罗伞,后面是锣鼓八音(有时还配上造型的八仙贺寿),这支庞大的游行队伍,极其雄伟壮观,乡民及群众都来观看。


彭伟宗摄


台山浮石飘色来源于“陕西高抬”


清代和民国时期,北京和各地陕西会馆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时上街表演。清代乾隆年间,浮石举人赵家璧上京会试时,在无意中“识破机关”,掌握其中秘密,带回乡中推广,经过近200年的传承,形成今天独具一格的浮石飘色。


2000年,斗山镇浮石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飘色)之乡”;

2005年12月,浮石飘色获广东省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金奖;

2006年6月,浮石村被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广东省民间飘色传承基地”;

2006年10月,浮石飘色队参加第八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暨中国首届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荣获入选山花奖。


仙女散花

嫦娥奔月

飘色的传承,文化艺术的传承,需要坚持。多年来,浮石村民热爱民间艺术,自觉传承飘色,努力把飘色发扬光大。传承飘色,更是传承飘色活动凸显的“浮石精神”,代代相传,这大概就是传承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

欣赏台山的传统特色民俗艺术吧!


文章转载自江门旅游

素材来源丨侨警之声


文章出自广东旅游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