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山东,
不少人立刻联想到《水浒传》里的山东大汉,
想到“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豪情漫天。
可我们也有晏几道“小令尊前见玉箫,
银灯一曲太妖娆”的深情款款,
也过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
在山东,不管是爷们还是女子,
既能独当一面,又能柔情似水,
既能带月荷锄归,又会巧艺夺天工。
不信,我们来看看这些山东人创作的手工艺品,
定会让你对山东人刮目相看!
杨家埠年画
过年了,准备的食物再丰盛,鞭炮再响,
都算不上圆满,
只有挂起年画,贴上春联才叫真正的过年呢!
其实,我国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
常感觉门外有鬼哭狼嚎,闹得皇宫彻夜不宁。
他让大将秦叔宝、尉迟恭每夜守在房门,
结果鬼哭狼嚎声就不再出现。
唐太宗非常高兴,
命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
这就是所谓的“门神”。
据当地人讲,
这位画师老家在杨家埠附近,
待他回乡后,商贾巨富、
亲戚朋友纷纷前来求画。
从此,木版年画在杨家埠逐渐盛行起来。
明末清初时期,杨家埠已是“作坊百家,画版上万”,年销年画达到了1.35亿张。
杨家埠年画题材广泛、门类齐全。
祈福迎祥、吉祥欢乐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
神像神话、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山水花卉、飞禽走兽、讽刺幽默等都是杨家埠年画表现的内容。
杨家埠年画已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洗礼,
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举案齐名,
史称全国三大画市之一,
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家埠风筝
还记得那首《村居》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蓝天白云之间飘舞着的风筝,
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而言
都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幻。
放飞风筝、放飞色彩、
放飞希望、放飞快乐,
哪一个孩子没有过五彩缤纷的梦?
哪一个成人没有过童年的梦幻?
潍坊是国际知名的鸢都,
而杨家埠则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
明朝时,迁居潍州的杨氏先祖就聪明的
把年画与风筝巧妙结合。
“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
用花、鸟、鱼、虫、神话传说、
民间典故来表达人们的精神寄托,
集成了杨家埠风筝的大千世界。
刘氏布偶
布偶是一种童年的回忆,
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还记得小时候枕边小布偶的陪伴,
如今30年过去了,
家中的摆件换了一批又一批,
唯独几只可爱的小布偶一直陪伴我到现在。
与其说是不舍,
更应该是一种情感。
刘氏布偶是一种起源于清末光绪年间的民间艺术。
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以福、寿等字和吉祥寓意的蝙蝠、蝴蝶、金钱、如意做装饰;
以牡丹花、菊花、竹子来表现;
色彩多为红、绿、黄、蓝、紫、黑、白、金、银为主。
看到这里,你脑海中是否浮现出了一个生龙活虎的刘氏布偶?
东昌雕刻葫芦
葫芦娃~葫芦娃~~
一根藤上七朵花~~~
没见过东昌雕刻葫芦,
你肯定想不到小小葫芦竟有这么大的能耐。
聊城市东昌府区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
古老的马颊河在这里蜿蜒30多公里,
充足的水源、独特的土壤、
适宜的气候环境便于葫芦生长。
在历史上这里就以盛产
质量上乘的葫芦而闻名。
东昌府的葫芦表面光洁、润滑、色泽优雅,肉质肥厚,非常适宜进行雕刻加工。
“大葫芦”用来雕刻人物和山水;
“亚腰葫芦”用来刻花鸟鱼虫走兽;
“扁圆葫芦”一般染成红色后,刻上花纹或者镂空用来装蝈蝈或者蛐蛐。
葫芦还可以加工成装饰用的工艺品,
以及杯、盘、碗、盒、笔筒、鼻烟壶、葫芦虫具等。
东昌雕刻葫芦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
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民族、
地区特色和艺术风格。
越来越多的雕刻爱好者投身这门工艺,
可谓人才济济。
Tips
杨家埠年画、风筝:列入首批“山东好礼一城一品”旅游商品名单
推荐企业: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刘氏布偶:列入首批“山东好礼一城一品”旅游商品名单
推荐企业:东营区东城大吉民间工艺品手工坊
东昌雕刻葫芦:列入首批“山东好礼一城一品”旅游商品名单
推荐企业:聊城市龙鑫工艺葫芦有限公司
来源: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