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承载着厚重的记忆
亳州3700多年悠久的历史
孕育了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点击下方视频 欣赏亳州非遗魅力!
视频时长30分钟40秒 建议在WiFi下观赏
华佗五禽戏
发源于华佗故里亳州,是东汉伟大医学家华佗继承古代导引养生术,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法则,观察禽兽活动姿态,用虎、鹿、熊、猿、鸟等动物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
二夹弦
因其伴奏乐器四胡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被称为“二夹弦”。“撕绫罗,打茶盅,不如二夹弦哼一哼”,“二夹弦哼一哼,不穿棉袄能过冬”,“不吃不穿不过年,也要去听二夹弦”,这些亳州民间俚语,表达了人们对二夹弦的喜爱和赞美。
老子传说
《老子传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刻画了老子从童年到暮年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是有关老子和天静宫的传说。浓厚的神话色彩,亲切的地方口语叙述,描述了老子传奇的一生。这些优美的故事反映出了涡阳深厚的文化积淀,传承了老子思想,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老子出生地的历史本源。
《老子传说》在涡阳代代相传,大多采用地方口语,语言通俗优美,有着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收集、挖掘和保护这些民间故事,对于考证老子生地,弘扬道家道教文化,传承老子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亳州剪纸
亳州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技法有“剪”与“刻”两种,巧中有拙、动中有静、虚中有实、粗细结合、精湛多变。
亳州唢呐
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管乐器,亳州唢呐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
亳州梆剧
亳州梆剧唱腔具有高昂、粗犷、奔放、感染力强的特点,有文武曲牌200多种。伴奏乐器有打击乐、民间管弦乐。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又称水拳,为亳州历史名人陈抟所创,距今流传已逾千年。该拳内涵丰富,功法独特,以心中意念为指导,快慢相间,松紧相随,堪称中华内家拳的始祖。
九曲黄河阵
利辛县展沟镇独有的民俗,为一大型灯展活动。历史悠久,一般坐北朝南,占地约两亩,共有365盏灯,对应一年之天数。
利辛清音戏
起源于清末民初,起初是流行于西淝河两岸的民间花鼓小调,使用当地语言,唱腔每段结束都止于嗯、咿拖音,婉转清丽,拖音绵柔,韵律富于变化,韵味十足。
蒙城歌谣
继承了五言律诗、七言绝句的特点,句式变换灵活、押韵、流畅,历经千百年的传唱、锤炼,出现了不少堪称上乘的文学作品,内容多关于生产、生活、斗争。
庄子传说
庄子传说故事体现了神秘旷达、幽默诙谐,朴素纯真、和谐美好的特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大智惹愚,顺应自然,保持本色,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上无为而下有为,治国要效法天地,做事要尊重自然规律的道家思想,这些观点至今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棒鼓舞
流传于涡阳县义门一代,粗犷、健美的表演形式,体现出劳动人民勤奋、勇武、刚毅、向上的气质,看后令人精神振奋,深受鼓舞。
拉魂腔
表演具有粗犷、热烈、朴实健康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生活小戏,这种特点尤为突出。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弦,而且包涵诸多古声古韵(姑娘腔等),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大班会
原名“鬼会”,起源于清末乾隆年间,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整场以“拉秦桧”为主线,以伸张民族正义为目的,启迪民众明白善恶有报的天理,奉公守法做好人。
卢家笙
蒙城县乐土镇卢庄、全庄十几户人家,家家做笙,人称“响庄”。卢氏的笙很有特色,与众不同,14簧,紫竹杆,上锅蒸煮后上火烤,晾干取直后做笙管,檀木做笙斗,做法别致,很受欢迎。
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
“双轮发酵”是高炉家独有的核心工艺,是高炉酒厂传承千年的酿造传统,。所谓“双轮发酵”,即将第一轮发酵成熟的酒醅出窖,采用回酒翻拌方法,将高炉独有的优质高温曲和微生物菌种续渣配料混蒸后,再放入百年老窖进行第二次发酵。
捻军歌谣
涡阳不仅是捻军首领之一张乐行的祖籍地,也是捻军的重要斗争地。捻军在长期的斗争中,集体创作了很多歌谣,现存有180 余首,其中部分歌谣被翻译到美国和日本。捻军歌谣的搜集整理为捻军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
古井贡酒酿制工艺的特点:一是采用固态双边发酵、混蒸混烧、续糟配料、甑桶蒸馏等传统操作方法;二是采用“两花一伏”大曲,即春季制的“桃花曲”中温曲,夏季制的“伏曲”高温曲和秋季制的“菊花曲”中高温曲;三是采用多粮投料、“三高一低”(入池淀粉高、入池酸度高、入池水分高、入池温度低)、“三清一控”(清蒸原料、清蒸辅料、清蒸池底醅、控浆除杂)等独特技术和分层出池、小火馏酒、量质摘酒等多道工序;四是根据不同的质量需求,采用不同的酿造工艺,从而酿制出不同风格的美酒;五是基础酒经分级贮存5年以上,再经反复的勾兑、品评、调味,定型后,最后灌装出厂。
长按关注安徽旅游,送流量红包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信息来源:亳州市文化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