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笼罩在山谷中充满了神秘和未知,雨水让道路变得有些困难,我们的车像跳摇摆舞一样穿梭在林间的小道上,战战兢兢地拐过一个又一个弯向溪流的下游驶去。
在这我从未涉足的、千里之外的山野中,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湍急的河水,茂密的植被,湿润的空气,车轮下的道路……我能感受到的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顺着溪流,我来到了整个陈塘沟的最低点,两条河流在这里交汇后流向下游,远远地望见远处山坡上挂着的村庄,不知道是不是陈塘镇?昨天的路程还是一片高原荒漠,几十公里外的这里却是这番青山环绕的景象—浓雾漂浮在半山腰上,刚好将村落覆盖,不知道山上的居民雪线之下的隐世村庄是因为什么而定居在高处?
我们按照GPS的指引,到达陈塘镇山脚下的萨嘎村,看了一下海拔,发现这个山谷比吉隆沟还要低,海拔还不到2200米。跟我们翻过宗措所在的那个垭口有着天壤之别,整个山谷好像是被一把巨大的斧头硬生生地劈开才让中间的这条河流得以继续向前奔流,悬崖峭壁、瀑布飞流、林木苍翠、云山雾罩,这样的景致称之为仙境一点也过分。
进入村子后,我们抬头仰望陈塘镇所在的山坡,感觉不吃点东西就爬山肯定是不行。我们在村子路边一个打着“川菜馆”招牌的小木屋里和它的贵州老板一起喝了点粥、吃了两个馒头。老板向我自豪地介绍,这种咖啡色的馒头是用鸡爪谷做的。据他说,陈塘镇的鸡爪谷拿到外面最贵要卖到20元一斤。
从小木屋出来后,一行人准备步行爬山,陈塘镇在山顶,交通工具无法到达,只有靠自己的腿爬上去。镇上的一切物资也自然靠人力背上去,于是上山这条路就有了很多背夫的身影。
一步一步往上,一会儿身在云中,一会儿身在云上,对面的岩壁上出现两条秀美的瀑布,令我十分神往。越往上走,才发现这山谷里的村落还真是不少:对面山坡上更高的地方还有两个村子,而村子的不远处就是雪线,可见其海拔有多高。从这里仰望对面山坡,村庄在薄雾和浮云的缠绕中若隐若现,岩壁上的那两条妖娆的瀑布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这条上山路是陈塘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我汗如雨下地爬到镇口用了45分钟,头顶乌云密布。翻过对面那个山头就是尼泊尔了,中国69号界碑与中尼友谊桥也近在咫尺。在历史上,陈塘最著名的事应是13世纪修建萨迦南寺时,大量木材从这里运输而去,寺内大神殿“拉康钦莫”中四根名柱之一的野牦牛之柱据说就是来自于陈塘。“陈”之意为运输,“塘”之意为路,合并之意为“运输之路”。传说,当年修建萨迦寺时从陈塘运木材的野牦牛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这座山上留下了眼泪。如今,在萨迦寺内的壁画上仍能找到有关这个传说的壁画。
在陈塘没有修建公路时,崇山峻岭之间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林间小道,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湍急的河流,要把生活物资送达这些挂在山坡上的村落的“运输之路”只有靠人来完成。
不同于重庆有名的“棒棒军团”,靠用一根棒棒肩挑货物来往于山城的坡坡坎坎,夏尔巴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运输方法是靠背完成的:用一个竹编筐子把货物装好,再用一根很宽的布条绑住筐子,再把布条勒在额头上,这是夏尔巴先民们用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积累下来的经验:一是,山路崎岖狭窄,很多地方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二是,这样背着重物走在山林里,一旦发生意外,就能及时丢掉货物,保全性命。
而夏尔巴人在登山界的脚力和耐力都是举世闻名的,特殊的血统赋予了他们坚韧的性格。所以,背夫们身负重物在崇山峻岭之间依然如履平地,而手无一物的我们,却老是落在后面。
提到陈塘就不得不说到夏尔巴人,这里是夏尔巴人聚集地。长期的封闭,让陈塘的夏尔巴人失去与外界的联络,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正是因为长期的孤岛身份,让这里的夏尔巴民俗得以保存完好。
夏尔巴人意为“东方来人”和“留下来的人”。传说其祖先起源于宋朝时期的西夏王朝的党项族,后来西夏覆灭,他们的后代逃亡到陈塘。夏尔巴人兼有藏族和汉族的习俗,他们使用藏文,但却形成了与藏族截然不同的民俗文化,但这些也只是传说中的一种,由于历史的久远,而今身在陈塘的夏尔巴人们也无法说出他们到底是从东方的何处而来,又因为什么而留下来,一切都像谜一般,成了夏尔巴人的难解之谜。
走在狭窄的巷子里,看着各式各样石头堆砌而成的房子,家家户户房顶立着一根用于悬挂经幡的竹竿做成的“经幡树”,但不同于藏族人习惯用哈达迎接远方的客人,这里的人们更喜欢用花环迎接客人的到来:身着各式各样古朴靓丽的饰品,戴着漂亮“孔雀帽”的夏尔巴姑娘手持花环,佩刀而立的夏尔巴兄弟手捧美酒,唱着动听的夏尔巴民歌,跳着动人的夏尔巴舞蹈才是这里的人们欢迎客人们的正确方式。
生于山林,长于山林的夏尔巴人热爱自然,他们也爱把自然穿在身上。瞧!陈塘的夏尔巴人服饰很有特点:女人们头顶的帽子上以鲜花和孔雀羽毛点缀,脖子上挂着由两百多个银环连成的项链,胸前挂着六个银制的小串子,腰部系着银带,手腕戴着大白贝壳,走起路来身上叮铃作响,闪闪发光,煞是美丽动人。男子帽子上也以鲜花和孔雀羽毛点缀,不过每个人腰间大都插一把名叫“果奔”的弯月形砍刀。他们头上戴的“孔雀帽”可大有涵义:边角上红、黄、蓝三种颜色象征着森林中的各种动植物,白色象征着珠峰的雪,孔雀羽毛象征着森林中有各种鸟儿,银币象征着雄伟的珠穆朗玛峰,银链子则象征着陈塘的河流,垂在一边的珍珠链子象征着从大海里流出的水。
每一个夏尔巴人都说“到陈塘不喝鸡爪谷酒,就不算到过陈塘”。
陈塘镇所在的整个山坡都种满了大片大片的鸡爪谷,此时正是鸡爪谷将要收获的季节,整个山谷几乎都被染成了金黄色。鸡爪谷酒就是用这满山遍野的鸡爪谷酿制而成:先将鸡爪谷煮熟后捞出,在晾温后拌入酒曲,然后装入特制的泥坛发酵几天,过程很简单,类似于我们的酒糟发酵过程。但陈塘的鸡爪谷酒的喝法却和其他地方不同:门巴族与珞巴族饮用时,是将发酵后的鸡爪谷(酒酿)装进底部有塞子的竹筒,加入凉水,稍后拔开塞子,以酒具接盛即可饮。陈塘夏尔巴人的鸡爪谷酒是“吸”着喝的。
我眼前摆放着的木桶里就是酿好的鸡爪谷,按照夏尔巴兄弟的指导:插上竹管吸上一口,再添加温开水,搅一搅,又是一壶酒,直至冲淡无酒味,再换鸡爪谷“原浆”。
“头道”鸡爪谷酒颜色略呈乳白色,口感酸酸甜甜的,但想要从木桶里真正吸入口,对于我来说却费了一番工夫:吸酒的竹管只有食指大小,里面管道不粗;而鸡爪谷粒很小,一使劲儿就把竹管堵住了,我涨红了脸却怎么也吸不起来,吸得面红耳赤,却滴酒未进。让夏尔巴朋友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把管内的鸡爪谷给清理出来。几番尝试,我也吸出了心得:先用竹管插入底部探寻一处酒液浓稠的地方,这样就能更方便地吸到酒。在吸的时候通过吸入口中空气上升力度感受这一口吸上来的是酒液还是鸡爪谷粒,是谷粒就要实时停下来,再调整竹管位置,进行下一次尝试。
夜晚,我们围坐在火塘旁,举起手里装着酒的大木桶碰杯,是再豪爽不过的事情。酒吸得差不多的时候,身旁的朋友就给我添开水,来来回回十多次后,这桶酒才算喝完了,剩下的渣就可以收起来喂养牲畜了。
鸡爪谷酒不仅能解忧,还有药效:夏尔巴妇女生小孩奶水不足的时候,喝鸡爪谷酒,可催生奶水;整天劳作,回家之后深感疲惫无力,喝一桶鸡爪谷酒,全身舒服很多;作为礼物,谁家新生了孩子,送一桶酒以示庆祝……鸡爪谷酒在夏尔巴人的生老病死、婚姻嫁娶、生产劳作中从未缺席。从每个人出生开始,一直到他们的死亡,见证一生,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
鸡爪谷酒度数不高,但后劲十足,一桶下来我已经有些恍惚:来自东方,又留下来的夏尔巴人让陈塘充满了神奇与神秘,吸引很多人到此想一探究竟—到了陈塘,当你见到那山那水那人,就会明白,因为陈塘在那儿,所以,就有了夏尔巴人。
图/夏小伟 蒲自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西藏旅游公众号(xzlyzzs),或下载“玩转西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