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古驿道沧桑话岭南,跟着历史的脚步发现广东美景

广东旅游 2016-12-31



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就好比血管对于人的重要性。自从中原的汉文明浸染到岭南以后,官方修筑驿道的工作就没有停止过。


今天,在广东省的各个角落,分布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古驿道,它们像一条一条的血脉,也像一根一根的脐带,或长,或短,或完整,或残缺地横卧在岭南的大地上,为我们后人讲述了南粤与中原之间长达2000余年的文明交流史。


▲王云涛 摄


据了解,广东著名的古驿道至少不下8条,除了最知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梅关古道外,还有见证了唐玄宗时期“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西京古道,以及平远松溪古道、潮州上饶西片古驿道、从化太平镇前岗古道、中山岐澳古道、云浮郁南古道、江门古道等。


▲忠哥 摄


这些古驿道,是古代北方精英文化南下的通道。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原离乱,大量的北方士族南迁,他们有的就沿着古驿道不断南下,梅关古道、西京古道、漳潮古道,都是先民南下的通途。


秦汉留戍,永嘉南渡,尤其是南宋末年空前规模的移民潮,也让广东的文化日渐多元而丰富,直接导致了广东三大民系的最终形成。


梅关古道

一路梅花一路诗



明万历十九年(1591),时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的一代文学才子汤显祖,因上表揭露时弊而得罪了神宗皇帝,被贬往广东的徐闻任典吏。


赴任的途中,他在大庾岭听到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位知府的女儿为情所困香消玉殒,而后竟借梅树还魂。这个故事给了汤显祖极大的震撼,于是,他写下了那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著名小说——《牡丹亭》。


成为南来北往的经济要道


▲施用和 摄


大庾岭,即梅岭。又称台岭、东峤山,南岭的组成部分,广东与江西两省的交界。这里自古就是一个军事重镇、交通要道,无数的贩夫走卒、达官贵人、贬官流民都从这里走过,留下的故事数不胜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北御匈奴,南征百越的策略。当时,秦军在南岭开山修筑了三道关卡,分别是横浦关、阳山关、湟鸡谷关。秦关的修筑,被认为是梅关古道的开发之始,虽然今天的梅关古道已经与当年的位置有所不同。



梅岭的得名,据说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得来。战国末年,中原战乱,大批越人迁往岭南,其中一支以梅绢为首,他们翻山越岭来到大庾岭,被眼前的风光所吸引,决定在梅岭安营扎寨,也使这带迅速兴盛起来。后来,这支越人因破秦有功受项王封为十万户侯,因此,人们就把这一带称之为梅岭。


今天我们看到的梅关古道,是唐代开元名相张九龄奉诏开凿的,只是当时还不叫梅关古道,而是叫大庾岭道或大庾岭新道,与秦时的旧道相区别。



与破败难行的旧道比起来,大庾岭新道的开发极大地改善了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状况,这对岭南的经济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古道从梅关关楼向南北两边伸延,北接江西大余,南连广东南雄,全长90 余里,道宽2到4 米,以青石及鹅卵石铺砌。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古道,自关楼南北延伸残存10 余里,已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驿道之一。



有说法认为,梅关古道自唐代开凿以来,一直是有“道”而无“关”,梅关和关楼的修建,是宋代嘉佑年间才完成的。从此,梅关成为江西和广东的分界点,故有“一步跨二省”、“一关隔断南北天”的说法。


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臻于鼎盛,来自内地的丝绸、瓷器、茶叶都要经过梅岭转运到广州,南来北往的商贾络绎不绝。而这时,政府设关征税,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忠哥 摄


自宋代设立梅关以后,梅关古道和梅关的关楼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地理位置的关键性与军事布局的重要性,梅关的关楼在历史上曾累圮累修,累修累圮。


据说,现存的梅关关楼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年)重修的。砖石结构,坐南朝北,东西横卧,紧连山崖,看上去真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梅关的最后一次修缮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而后随着粤汉铁路等现代化交通路线的开通,古道归于沉寂,结束了其辉煌的千年历史。


珠玑巷,广府文化的最初发源地



在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上,广东南雄市城北偏东,323国道南雄至江西大余公路9公里处的沙水村,有一条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的唐代古巷道,名“珠玑巷”。


它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公里,古风遒劲,曾是过去中原和岭南之间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珠玑巷更重要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原移民向岭南迁徙的中转站,广府人的桑梓之地。


据说,在唐代就有许多的中原移民陆续迁居于此。北宋亡国后,中原难民大量流落江南、华南,许多人途经梅关来到这里,从此落地生根定居下来,还有许多人继续南下,进入珠三角、粤西,甚至下南洋。



到南宋极盛时,珠玑巷内的商贩和居民就有多达千户,堪称一个热闹的小城镇。然好景不长,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奸臣当道,朝政昏暗,珠玑巷因“胡妃案件”遭遇牵连,被昏君下令血洗。当时,珠玑巷的居民大量往南逃珠三角,从此促进了珠三角的极大发展。


中原——珠玑巷——珠三角,在北方的移民潮不断循着这条路线南迁后,珠三角成为中国又一个经济重心,珠玑巷,也被认为是广府文化的最初发源地。



据相关文献显示,从珠玑巷迁来珠三角的北方移民家族,共有797支之多。今天,广府人的族谱“称纪元必曰咸淳年,述故乡必曰珠玑巷”,可见,珠玑古巷在广府人心目中的地位,何其重要。


周边游景点


▲沈玉明 摄


帽子峰林场:距梅关18公里,位于南雄市西北部,北和西北部与江西省大余县接壤,有“粤北九寨沟”之美誉。


▲张文敏 摄


坪田“银杏之乡”:距梅关约38.3公里,位于南雄市东部坪田镇,境内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5000多株,年产白果数百吨。


西京古道

古代的“进京高速”


在梅关古道的西边不远,还有一条连接南北的驿道——西京古道。这条驿道据传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的必经之道,因此也被认为是古代的进京高速路。


和梅关古道比起来,西京古道的知名度稍微弱一些,然而,它的历史地位和前者一样彪炳史册。



“西京古道”从广东省北部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通过。“西京”指的是我国汉、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西安市(洛阳为东京),“西京古道”即当时通往京城的道路。


据《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刘彻平定了南越以后,把广东的龙眼、荔枝等岭南水果列为贡品,要求每年定期进贡,但当时陆路交通不便,只能走水路由今福建省闽侯县浮海而上,海上风高浪急,翻船沉船事故经常发生,损失巨大。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朝廷决定开凿一条南北通道,在桂阳太守卫飒的主持下,终于开凿出一条新的南北大道,该路由今日的英德经曲江、乳源、乐昌直达湖南省的临武县,计程160多公里,其中在乳源境内就有90多公里。


▲西京古道猴子岭。许化鹏 摄


道路的修筑使龙眼、荔枝等生鲜贡品在驿马的驮趺下得以不停地向京城输送。但岭南至京城,相隔何止千里,路途遥远不算,且许多地方崎岖险峻,途中又多有恶虫猛兽出没,许多人马都因为疲累而病倒,或者遭遇毒虫野兽的侵袭而身亡。故而到了东汉永元十五年(103年),临武县令直接上奏朝廷,求朝廷免贡岭南龙眼、荔枝,表示“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此议最终被采纳,才终于终止了这段坎坷的水果进贡史。之后,西京古道便成了专门传递公文,运送货物的南北交通大道。


到唐代玄宗年间,杨贵妃酷爱岭南荔枝,于是,西京古道再一次出现了运送荔枝的马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据考证,李白诗中的“西京”,指的正是这条西京古道。



学者们根据文献记载推测出西京古道的路线全程,应为现今的广州—英德含光镇—石牯塘镇—乳源大布—韶关武江区江湾镇—乳源乳城镇(候公渡)—乳源县城—东坪镇(龙南)—大桥镇—红云镇—乐昌云岩镇—梅花镇—老坪石—湖南宜章—临武—西安。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被贬谪至岭南的过程中,曾两次经过“西京古道”,因此在今天的乳源古道上还有一座“心韩亭”,以及韩文公衣冠石冢、韩文公祠等,都是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建造。据建亭碑记载:西京古道是古时乳源的交通要道,无论昼夜寒暑,往来行者不绝于路,且路途之中无歇息之所。明清之际,各地乡民纷纷在古道沿途修建凉亭,几乎达到五里一亭,十里一驿的密集程度。



“上通两湖,下通百粤,来者来,往者往,熙攘交错,累如贯珠。”在唐代梅关古道尚未修缮疏通以前,西京古道就是岭南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而即使是在其开通之后,西京古道也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道路,与梅关古道东西呼应。随着晚唐宋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西京古道与梅关古道一起,为这条新兴的世界性大通道发挥了不可磨灭的桥梁作用


在乳源县的大桥镇石墩自然村以北约500米处,有一处商业街的遗址,名为长兴街,街道长200米,宽四五米,遗址总面积上万平方米。据介绍,明清时期,今天乳城镇的洲街也是一条以西京古道为街道的商业街,当时商铺成行、客流如涌。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道,西京古道韶关乳源段在2012年被广东省列入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和利用纳入其中,西京古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京古道”乳源段保留较完整的路段有梯云岭段约2.5公里,猴子岭段约2.5公里,它们既是科考、教学的重要场所,又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



周边游景点



广东大峡谷:又名乳源大峡谷,位于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峡谷长15千米,深300多米,属石英砂岩。大布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谷中沟壑纵横,奇峰林立,古木参天。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岭山脉的核心,乳源瑶族自治县与湖南省交界地带,是广东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珍稀动植物宝库。



云门寺:乳源县城东北6公里的云门山下,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相传为公元923年由云门宗始祖六祖惠能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


连山鹰扬关

一脚跨三省的千年古隘



在粤桂湘三省交界的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部,有一座千年古关隘,名为鹰扬关。它原名崖鹰关,始建于盛唐,据说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山东章丘县人韩凤翔任连山绥瑶直隶厅同知时,将崖鹰关改名鹰扬关,取“鹰扬奋发”之意。


鹰扬关的重要性,从它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看出来。鹰扬关位于国道323线连山县上草村附近,与广西贺州和湖南江华县接壤,距离连山县县城23公里。这里地连三省,水向四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此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李思靖 摄


据说在连山边境,从古至今共设有三个关隘,分别是北边的白石关,西边的鹰扬关,东边的鹿鸣关,如今,剩下来的仅余鹰扬关。


关于鹰扬关地势之险,有一句古民谚是这样说的:“灯盏岭脚踏蛇龟,有命去,无命回。” 灯盏岭,即鹰扬关所在地附近的一处山岭。



据当地民间传说,古代西北方有一个部落,其首领想要扩大地盘,于是带着一支部队不断攻城掠地,从广西一路打到连山县的边境。部落首领派探子探查连山路途的情况,探子语言不通,问了毗邻地区的几个老百姓,便回去报告说:“前面鹰扬关属连山管辖。从鹰扬关到永和的路途艰险,山路崎岖,危险难行。听闻第一,要经过十八条河(即地名十八水);第二,要穿越一片辽阔的万里荒坪(万里坪);第三,要抢渡一座神仙砌造的‘仙人桥’,此桥仙人降临就有,仙人离去就不见了;第四,要通过一个七里长的黑山洞,还要走过死马坪(走马坪)。”首领听了以后,以为前面关隘难渡,无奈之下只好命令部队调头,放弃了攻打连山的念头。


今天鹰扬关最重要的历史遗存,是上世纪30年代留下的。1931年1月17日夜,红七军作为战略转移的55团、58团经广西进入鹰扬关时,与广东连山军团发生激战。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覃应机当年就曾参加过此战。


▲鹰扬关革命遗址


据说,当年红七军在鹰扬关埋藏了一批不便携带的山炮和步枪,1971年覃应机专程到鹰扬关寻觅这批革命文物,但未果。鹰扬关如今矗立的一块“红七军路过此关”的碑文,是1991年覃应机书写的。



1999年,连山县委、县政府致力将鹰扬关打造成红色旅游景区,修复了古关城楼、城墙、战壕、堡垒、铁索桥等。作为广东省的红色旅游景区,鹰扬关每年接待了大批的游客。2012年,景区再次改造扩建,投资250万元,增建红七军纪念馆、红七军广场、红军战士浮雕、廉政警句格言塑石等。



周边游景点



大旭山瀑布群:位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大田冲村,距县城12公里,是一个原始自然生态的旅游区,景区山高林深、溪水清冽、地势起伏、瀑布成群,空气特别清新。



地下河旅游景区:位于连州市东陂镇大洞村,是一个大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溶洞暗河景观,上下分为三层,天然的洞口宽敝雄伟,置身其中,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油然而生。



本文转载自杂志《优游时光》



— END —


往期精选




 广东至全吃喝玩乐旅游情报送上!


★ 广州这些酒吧,美酒烤肉,一个不差!


 降温防寒,少不了一杯客家娘酒


★ 听说,小洲村的悠悠古韵与民宿更配


★ 到深圳大鹏民宿,把生活酿成诗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往期文章)


文章出自广东旅游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