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古称陇山,也曾称之为“泾谷之山”“洛畔山”“大陇山”“大关山”“岳山”“鹿盘山”等。位于黄土高原西陲,纵贯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北起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境内的南华山,南至陕西宝鸡市陇县境内的关山,处在东亚季风区边缘,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冬季受干冷的蒙古高压控制,形成四季分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5.8℃,是一座湿岛,也是绿岛,森林覆盖率较高,“春去秋来无盛夏”,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天然氧吧”、“天然水塔”、“种质资源基因库”,在黄土高原上独具秀色。
六盘山形成于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山体由下白垩统六盘山群砾岩、砂岩、泥岩、泥来岩构成。东西边界由断裂控制,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狭长石质山地,山体由两列平行的山脉构成,长约110千米,宽约20千米。西列称大关山,海拔在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美高山)海拔高2942米;东列称小关山,海拔2100~2400米,最高峰峁儿尖山海拔2416米。大、小关山之间是宽约5千米的新生代断陷谷地,堆积第三系红土层。是固原境内清水河、泾河发源地及与葫芦河的分水岭。1985年六盘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包括老龙潭、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秋千架、野荷谷、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西海子、北联灵湫等风景名胜。
在遥远的过去,六盘山上曾是大面积的森林,森林远比现在茂盛和辽阔,山下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军事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极力争夺之地。《史记》中,秦朝统治者曾隆重祭祀的“名湖”即固原一带的朝那湫,那时它是一个大湖,拥有着浩渺的水色。汉代以来,六盘山一带的清水河、葫芦河、祖厉河、泾河的水量也十分充足,至今还流传着很多关于水的传说,如柳毅传书,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等。
除传说之外,六盘山地区出土的大型古木也是古森林的见证,有的古木长达十余米,且残存许多侧枝茬桩,可确认当地所产,六盘山的支脉上至今还保有天然油松残林。古木与残林相映成趣,在地带上相互镶嵌延伸,共同印证了历史上确曾存在过由六盘山主脉向两侧伸展至黄土区纵深的广大森林至森林草原区。古木中有云杉、冷衫等树种,可以说在某些历史阶段,这里曾是一片莽莽苍苍的林海。
那么六盘山西海固一带的自然环境是在何时发生巨变的呢?在汉班彪写《北征赋》的时候,曾登固原城眺望四周,从文中记载可见,当时还是一派山势嵯峨、草木深邃的景象。西夏元昊在天都山大修宫苑,焚毁后又即修复,而成吉思汗也避暑六盘山,后来的安西王府又大建避暑楼。可见在700多年前的元代,六盘山木材产量之丰盛,森林之繁茂依然引起王族们的流连。可到了明清两代,遍翻史书也难觅帝王登临巡游的只言片语。1842年林则徐发配伊犁,途经六盘山,看到的情景则是“其沙土皆紫色,一木不生,但有细草”。那时的六盘山已面目全非。
森林萎缩消退的原因很复杂,气候变迁、毁林开荒、战争耗费、营建采伐以及火灾、地震等都曾长期、反复和交叉作用于森林。但最主要的是人类活动盲目性的结果。史念海在《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中说:“明清时代是黄河中游(森林)受到摧毁性破坏的时代。”在西汉至明,尽管汉族和一些游牧民族在这一带不断有所迁徙流动,人口时有增减,农业与牧业也互有消长。然而或者由于进驻的游牧民族的天性,或者由于中央政权出于巩固国防的需要,这一地区农牧兼营,马政繁荣,以牧业为主的特色一直保持了下来。虽然明朝屯垦已十分严重,但在清朝初期,在不少交通不便的高山地带的森林还是蔚为壮观的。
清代以来,这里的政治军事格局发生了变化,由常年的边防重镇变成了内地,大量移民随之迁进本区,人口激增,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人们为求生存,在明屯田的基础上变本加厉,河谷川道、山间盆地与浅山缓坡的草场、林地不断被开辟成农田,为了增加收成,黄土丘陵区开荒直到山顶,生活艰难的贫民更进入深山大举伐木烧炭以维持生计,致使森林荡涤,鲜有幸免。
天然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日烈,原本平坦的黄土高原变成千沟万壑,气候也随之转变,湖泊消失,河流干涸,以往的丰美草原很多成为沙地灌丛或流动沙丘,对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1906年固原知州王学伊甚至哀叹:“薪已如桂,何以聊生!”东汉时的“饶谷多畜”,在明清时便荡然无存。
追溯六盘山生态演变的过程,可谓是几度桑田几度牧场,作为农牧交错带的六盘山及周边,在农牧共存中,当农耕不顾自然规律,强势占据了统治地位后,六盘山便逐渐丧失了恢复松杉茂密,材多巨木,水草丰盛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固原市的生态建设备受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一批批林业工人、军垦战士、知识青年和林业科技工作者从全国各地来到六盘山,与150万固原回汉儿女一起投身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首绿色的赞歌。多年来,固原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大力保护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移民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林草植被大面积恢复,草原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生态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六盘山目前已成为巨大水源涵养林基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平衡生态功能显著,并创造了拥有水资源、动植物种群、森林覆盖率和旅游资源几项宁夏乃至全国之最。全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林草植被大面积恢复,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到73% 。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固原市还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生态休闲旅游业。
六盘山有高等植物788种,主要造林树种及经济植物有65种,重要药用植物39种,花卉观赏植物400余种。因而六盘山有了“西北种质资源基因库”、“绿色明珠”、“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是西北地区的绿色天然屏障。有脊椎动物215种,其中有爬行动物4种,两栖动物5种,鸟类158种,兽类4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豺、兔狲、猞猁、林麝、雀鹰、白尾鹞等。
如今的固原天蓝、水清、山绿,六盘山这座“绿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须弥山石窟、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老龙潭·中华龙文化博览园及胭脂峡等景区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清凉的避暑气候、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规范化的旅游服务赢得了市场,已成为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六盘山再也回不到那个遥远的过去,那个林海浩淼,牧野千里的风姿,但是它的现在和未来我们都可以把握。相信在回汉儿女共同建设与呵护下会变得更加山明水秀、层峦耸翠,固原人民会把六盘山带来的更多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水资源、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贡献出来与全国人民同分享!
部分文字参考《中国国家地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