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林盘与川菜的成都文化基因 印证自然无为即是美的哲学

四川生态旅游全搜索 2016-12-23


  林盘与川菜的成都文化基因

  林盘,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汪洋认为其存在状态充分印证了道家哲学提倡的自然无为即是美的哲学理念。它处于环境之中,随环境而动,竹林经济林天然篱笆,这种与自然长期共存的良性动态关系使得林盘延续至今。

  老子说“君子不器”,就是不会拘泥教条形式。四川人是“不成器”的。这是四川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自在逍遥,写在成都人的脸上,深入骨髓。也许在物质上他们是中不溜秋的,但精神上也许是最平安喜乐的。无论是林盘还是川菜都应该在“安逸”两个字做足文章。安,安居。逸,闲适。

  川西坝子多雨,用泥土鹅卵石抬高居住地基,排水防洪,同时祖先墓地也在林盘里,守着祖先朝夕相处,也是一种风俗。

  更重要的是林盘的实用价值,围绕在农家居住地的经济林为主体的竹林茅屋,谓之散居。用岷江鹅卵石码起的林盘,功能与劳动生活息息相关,经济作物主要有,桃树梨树李子树桑树,楠木银杏,还有大片竹林,竹子可以做劳动工具,生活中的簸箕扫把篓筐背篼马架子桌椅板凳,尤其竹椅子,成为四川家具的标志性物件。小农经济显示其强大的循环经济的生命力。压倒性观点认为,小农经济制约中国发展,汪洋则表示了不同看法,小农经济也是一种先进生产力,中国超稳定结构就是小农经济细胞支撑。

  关于成都美食的文化哲学,汪洋提到,据考川菜发轫于春秋战国,名扬于唐宋时期,兴盛于明清国民,光大于建国之后。1600年前的晋朝,一个叫常璩的成都崇州人,写过一本叫《华阳国志》的地理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认为“蜀人好辛香,尚滋味。”之后,杨慎、曾懿、李调元、傅崇榘等有与饮食相关的著作。流传最广最深入民间的当数李白、杜甫、陆游、苏东坡等人的美食诗词,那真叫一个川菜的笔端美食风暴。

  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在宦游江南的时候收集了很多江浙一带的烹饪资料,李调元便将这些手稿加以整理,又加上他自己在广东、京都、新疆等地了解到的烹饪方法互为参考,写成一本专谈饮食文化的《醒园录》。

  林盘因多为村民自己建造,留下文字很少,但它的营造样式以及功能却被完整保存下来。

  川西林盘的古建园林艺术价值

  川西坝子,有道独特的景致,一笼笼翠绿的竹子里面升起袅袅炊烟。这是成都平原特有的农家小院,没有围墙,没有围栏的土墙茅屋,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穿斗式结构,对称尺度、比例均衡的建筑图象符号,夯土屋面,星罗棋布在川西坝子以及云南贵州湖北重庆部分地区。

  聚散有度,隐露相间,通透连贯,曲径通幽。一定结构与功能的平衡、稳定、均质的整体。林盘内,竹类、乔木、灌木、稻田构成了具有垂直空间梯度的复合植物群落结构。不同形式的灌溉渠和不同规模的蓄水池,构成了涵养土壤和植物的水网体系。林盘具有经济、生态与美学等多重价值。

  汪洋用一句话提炼了川菜和林盘的美学价值:“川西坝子林盘纯美在骨子里,川菜之美美在世俗。”

  汪洋紧接着说到,林盘散居的意义还在于培育了川西苗圃花卉产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川西园林审美价值。


林盘

  据完全统计,成都现有大小林盘14.11万个。林盘规模、建筑特色、历史文化价值、环境特色、林地规模、区位条件、人均占地面积7个标准进行比选,成都政府从大中型农居林盘中优选出了林盘保护点2790个。郫县安德镇安龙村全家河坝、蒲江西来镇铜鼓村姜扁扁、邛崃临济镇的骑龙村探花桥均以林盘完整而美丽的院落。将一片广阔肥沃的田野围成了一个弓形岛屿。散落的农舍掩映在苍翠葱绿的树林中间,清幽的院落里传来声声狗吠,主人家不紧不慢地清扫庭院,或在宽屋檐下悠闲地编制竹器。

  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的川西林盘,从而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关于成都世界田园城市打造,汪洋认为不能一味照搬,不可破坏原生态特征而与世界接轨,否则将是一种对传统的的反动,对传统建筑形式的背叛,割断了几千年的历史,是不尊重传统民俗民居的冒进,对林盘的保护不是重点与非重点关系,而应该是全面的,不余遗力的战略性保护。

  “老房子由于材料的原因一般都不牢固,也比较阴暗,确实应该改造了,但是要留最优秀的下来,留真的,不要又去造假的,假的永远超不过真的,真的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原来是工匠市场,厉害得很,造得非常完美,那是一个时代,赶不到了。”汪洋说,“我们是从艺术家建筑学家民俗学家的角度看过去,看到的是财富。”

  恢复保护成都平原林盘,并在成都现在建设中运用林盘建筑样式和园林风貌,是我们在座的古建筑专家及园林专家必须认真研究的。让成都林盘像徽州古村落、山西大院、川东吊脚楼一样为世人知晓,让成都林盘那种自然的纯美的韵味世代传承下去。

  林盘古为今用不拘一格

  关于林盘与川菜的样式特点,汪洋认为它们的流行在于巧。

  宜居则聚,易散则散,林盘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住宅布局开敞自由,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其建筑造型轻盈精巧,建筑风格淡雅飘逸,空间尺度亲和宜人。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川菜也是不拘一格,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在于巧配巧搭。

  林盘需要抽象出具有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比如林盘中环境营造的样式形成川西的园林风格,繁复叠嶂的各种植物运用,形成立体的诗,无言的山水画,比之苏州园林毫无逊色。林盘中圆形鹅卵石堡坎就是一种特有的建筑符号,房屋的冬暖夏凉环保材料的运用,都值得我们运用到具体建筑规划当中。

  古建园林要学川菜的“烹饪”技艺

  最后,汪洋提到,从川菜讲到川西林盘,就是表明,四川人是不俗的,创新一直在路上。老子说得好: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同理,建筑也要有烹饪技艺,掌握好火候,才能达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境界。

  每一种文化都有鼎盛到衰败周期,关键是我们怎么维护和继承。川菜300年正在上升期,如日中天,林盘成型2700年前,已经开始下坡,川菜发展已经很先进了,传播到国外,林盘哑然无声。说到北方大院首先想到是四合院,明显的中原文明特征:典章、制度印记明显。徽派建筑文化更是包罗万象,新安江文化所有都涵盖期间。比如三雕,比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四水归堂。林盘有她自身特点,环境和谐、友好,充满天趣。我们在林盘建筑样式、营造、文化、经济等方面研究不够,抽象不出来表现元素,没有很好运用到现代建筑和园林中。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富有创造力和远见的人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积极进取,只有那种不思进取的人对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不闻不问。我相信随着成都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必将把川西坝子特有的林盘植入现代城市建设当中,林盘文化必将一片灿烂锦绣。


文章出自四川生态旅游全搜索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