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管姑娘小伙都很实诚,第二个就是吃馒头-是巨大的馒头,你见过山东传统的美成花的馒头么?
花馍、大饽饽这些是北方过年时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山东胶东花饽饽更是有着悠久历史,至今仍然流传于烟台、青岛、威海、日照等周边地区。2009年,胶东花饽饽还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饽饽”一词源于明朝,又叫“波波”,清代以后的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用优选上等精粉即头道面制作,刻上红殷殷的印记。
花饽饽品种繁多, 不仅有凤凰采牡丹、孔雀展翅开屏,富贵华丽的花馍;亦有金鱼、小猪等面食小动物活灵活现,寓意着对新生活的向往。
聪明、勤劳的胶东农村妇女在各种传统节日期间,用面团做出鸳鸯、鲤鱼、龙、凤、寿桃等寓意造型,蒸熟凉透,再点染五彩缤纷的颜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动的艺术品。如今的胶东花饽饽不仅以食用为目的,而是多用于庆祝、祭祀和馈赠等民俗活动,逐渐渗透到某些饮食文化习俗并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使其审美观赏价值越来越得到加强。人们透过这些花饽饽,仿佛看到胶东庄户人家浓浓的乡情,同时也能感悟到胶东地域民间老百姓绚烂质朴的乡土文化。
在胶东,过年蒸“饽饽”,是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正月里,一般就用这些饽饽作为主食招待客人,对外的饽饽既代表了这一家人对来年的祈望和对客人的祝愿,更直观地表现了家庭主妇的贤惠程度。所以,每个妈妈都在这不起眼的白面团上暗暗较劲,用灵巧的双手翻出各种花样,谁都想让来年的日子有个“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婚礼是人生中一件大事,对花饽饽的要求自然也高。特别是放在脸盆中的花饽饽“龙凤呈祥”(俗称脸盆花饽饽),造型生动有趣,色彩鲜艳明快,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喜庆的气氛,丰富了民间婚俗的内容。
胶东花饽饽习俗是胶东妇女根据地域特色、节日和生活习俗而创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淳朴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传承与创新
林荣涛,汉族,1970.12.24出生,籍贯山东省文登市宋村镇宋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花饽饽习俗传承人,国家级中式面点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林荣涛先生专注面艺20多年,曾在文登昆嵛大酒店、倪氏海泰大酒店任面点技师。林先生博采众长,善于推陈出新。所制作的花饽饽既有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2013年12月创立“林氏面艺工作室”,致力于花饽饽的研发、创新、传承与发展。可以根据喜庆活动或者节日需要,创作主题饽饽、喜庆饽饽、象形饽饽等等。
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微信、微博,为您搜索山东好玩儿地,网罗美食地图,饱览各种旅游攻略,还有更多有奖活动等你参加!
微信号:sdta12301
新浪官方微博
觉得不错,请点赞,好客君谢过!
更多彩文章,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