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60年,北狄打进朝歌,卫国国都东迁,朝歌结束了从商朝到西周、春秋前半页总计四百多年的都城历史。
然而,此后春秋战国直到秦汉,朝歌仍然是一个名城重镇,兵家必争的要地。著名的有晋国中行寅(荀寅)、范吉射据朝歌、殷王司马邛都朝歌。
中行寅、范吉射据朝歌
春秋晚期,原本实力强大的晋国内部争斗加剧,赵、魏、韩、智、中行、范六个卿族掌权,你争我夺,内战不断。其中中行寅(又叫荀寅)与范吉射两族是亲戚,关系较好。公元前497年,赵鞅(赵简子)攻打卫国,获取卫国的500个家族的人口安置到邯郸。后来他又想把这500户迁往晋阳(今山西太原),治理邯郸的赵午认为这样会更加得罪卫国,不同意迁出。赵鞅大怒,就把赵午杀掉了。
赵午是中行寅(荀寅)的外甥,中行寅与范吉射有姻亲关系,于是中行氏、范氏联合起来去攻打赵鞅,一直追到晋阳。这时候晋国六卿中的智氏、魏氏、韩氏也与中行氏、范氏不和,于是这三家取得晋定公的命令,联合起来率兵帮赵氏解了围。中行氏和范氏战败,占据朝歌。中行寅和范吉射在朝歌盘踞了八年,势力范围方圆达百里。后来曾作赵国三十八年都城的中牟(现鹤壁市山城区鹿楼故县村),在朝歌城西北60里,当时也是朝歌中行寅、范吉射的属地,由中行寅的一个名叫佛肸(xi)的家臣当“邑宰”,守护中牟城。《论语·阳货》中记载:佛肸邀请孔子去中牟,孔子想去,子路说:“以前我听您说过,亲自做了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肸占据中牟帮助中行氏反叛,你却要去,怎么解释?”孔子说:“对,我说过。但是没听说过坚硬的东西吗?磨也磨不坏;没听说过洁白的东西吗?染也染不黑。我岂能像个瓠瓜,光挂在那里当样子瞧呢?”
公元前489年,赵简子(赵鞅)从晋阳(今太原南)再次攻打居朝歌的中行寅。中行寅、范吉射得知朝歌的西北门户中牟已被攻下,只好弃朝歌而东逃,投奔齐国去了。中行氏、范氏的土地被赵、智、魏、韩瓜分,晋国从六卿族掌权剩下四个卿族。三十多年后,赵、魏、韩又联合灭掉智氏,最后晋国分为赵国、魏国、韩国,历史上叫做“三家分晋”,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而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宣布承认赵、魏、韩三个国家的诸侯地位时,赵国的国都就在朝歌城西北60里的中牟(今鹤壁鹿楼)。
就在赵简子大军压境,朝歌城危在旦夕,中行、范两个卿族就要被逃亡的时候,中行寅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你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太祝简回答道:“原来的君主中行密子(也称中行穆子,中行寅的父亲),只有十辆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用皮革装饰的豪华战车上百辆,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又有什么罪过呢?” 中行寅听了太祝简的话感到万分羞愧。这就是所谓“亡国怨祝”的典故。
殷王司马邛都朝歌
接下来二百年后,汉元年(前206年)十二月,项羽凭藉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徐州),以霸主的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这十八个王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其中的殷王司马邛(qiong),统辖“河内地”,地域大致相当于现在河南省的黄河以北一带,以朝歌为都城。但是西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霸王项羽就“四面楚歌”乌江自刎身亡,他分封诸侯的“红头文件”自然失效。这一次,朝歌作殷国都城五年时间。
殷王司马邛,算起来和大文学家太史公司马迁有同一个祖先。祖先的其中一支是卫后庄公蒯聩(kuai kui)(公元前480-前478年在位)。司马邛是蒯聩的后代,曾经是项羽的叔父武信君项梁的部将,负责巡察朝歌一带。西楚霸王项羽死后,司马邛降了汉王刘邦。朝歌一带原司马邛的封地,改置为河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