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山西省 > 晋中市 > 平遥县景点
平遥古县衙景区旅游攻略 之景点1

平遥古县衙,位于平遥古城内,是当年平遥县令办公审案的官署,县衙初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整座衙门规模庞大,其中大堂、二堂、内宅、花厅、常平仓、赞侯庙、土地祠、牢狱、公廨房、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等厅房设施一应俱全。

这座古县衙的主要建筑均有楹联,如大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楹联“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县衙的后花园和县衙中的观风楼也非常漂亮,后花园有池塘、小桥和小亭子,非常别致;观风楼需要在县衙内爬上去,在楼上可以看到东西边的街道。古县衙每天都会定时定点上演“县太爷升堂断案”的旅游演出,每天演出的时间:9:30、11:00、15:30(有时在节假日和周末会加演一场或者调整演出时间),想看演出的游客最好提前抢占县太爷对面、那个台阶前的位置,这里是最好观看演出的地方。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古县衙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基本完整,是最古老的县衙之一,整体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六进院落,大堂叫亲民堂,内宅叫勤慎堂
古代有规定,当父母官要去500里外供职,而且是不能带家属的,所以县衙内寝室和花园并不大,只有个花厅能下下棋,陶冶陶冶情操
非常好看的地方,县衙衙门、仪门、大堂、二堂、献厅、大仙楼、花厅、中堂、内室等处有近20副楹联。这些楹联结合各门、堂、宅等功能与建筑特色,从为政为官角度推心说事,表达了古之贤吏的所悟所感
平遥城为县治所在地,设官莅事,必有常所。平遥县衙位于衙门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东西宽131米,南北长203米,占地2.66万平方米。建筑群主从有序,布局对称,前朝后寝,左文右武。明成化十年《山西通志》称:“平遥县治在城内西南宣化坊,元至正六年建,国朝洪武三年主簿孙在明重建。”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记载,县治于明万历十九年、二十五年 、四十七年 、四十八年间,均有过大规模的增建改筑;清顺治十二年及光绪五年补修添建。衙门外,左翼有观风楼,右翼有乐楼,前有照壁.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有仪门3间 、牌坊1座 、大堂5间 、宅门3间、二堂5间(明代匾额名" 忠爱堂")、内宅5间、大仙楼3间。仪门外之东西厢窑(房)各7间为赋役房。大堂前东西厢各11间,为吏、户、礼、兵、刑、工房。大堂两旁设赞政厅、銮驾库各3间 。宅内各层均有东西厢房。衙署东部有彰瘅亭,自南而北又有钏楼 、土地祠 、寅宾馆 、侯祠、粮厅和花园 。西部有申明亭,往北有重狱、女狱、轻狱、洪善驿、督捕厅和“马号”。 这座古县衙的主要建筑均有楹联,如大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楹联“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非常完整壮观,保护得很好得益于北方的干燥空气,规模很大,建筑完整,性价比高。请个导游讲解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山西人朴实友好。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平遥县衙规模很大,可见平遥自古以来就是个富裕的地方。古代的县官真是无事不管,县衙里有审案的大堂,有监狱,有粮仓,还有招待所,后面还有住所和后花园。
这是全国目前保留最为齐全的一座明清时代的县衙,把整个县的日常运作呈现在游客面前。县衙内各个部门的办公地方,知县和县丞等等部有介绍,甚至走监狱也保留了。所以太直得去参观了。
平遥古县衙是全国保存的最完好的县衙之一了。这个县衙现在还保存着许多的当时的建筑。县衙是整个平遥古城中最大的单体建筑。参观县衙需要请个导游,这样参观可能会更好一点。
  • 地址:晋中市平遥古城内
  • 等级:AAAA
  • 开放时间: 春夏季:8:00-18:30,18:15停止入场,冬季:8:00-17:30,17:15停止入场,秋季:8:00-18:00,17:45停止入场。
  • 湘ICP备16000511号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