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马关,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位于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
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
倒马关村两端有遗址可看,爱我中华!



倒马关,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位于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
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