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寺又名石宝寺,位于佛顶山险峻的悬崖上,被称为“云南的悬空寺”。起先这是一座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外,大多庙宇均祭佛像,便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
这里的风景无须过多描绘,只需点出宝相八景,便可见一斑,所谓宝相八景即为:密林藏寺、石桥古坊、鸟鸣幽谷、耸岩含阁、飞瀑垂帘、夕照宝崖、古木悬藤、红叶似花。
在宝相寺景区,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便是以这里为中心每年秋季举行的石宝山歌会。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会期从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届时,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清净的山野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
石宝山宝相寺临绝壁而建,开凿艰辛,有云南悬空寺之称。初为道观,后建佛寺,成为一个佛道同在的场所。没有收香火,算命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非常恬静的所在。总体而言旅游价值不高。
宝相寺大门口,以为游客手中的塑料袋,引起了猴王的注意,猴王慢慢靠近,游客赶紧将塑料袋藏在身后,提醒下各位,千万不要在手中拿吃的东西,不然你将会遭到猴子们的无情抢劫! 宝相寺有很多建筑都是建造在山崖上的,颇为壮观。 山泉从山崖上滑落,行程了一道天然的水帘,寺院的瓦片在泉水的浸润下,渐渐长出了青苔,寺庙本该如此,宁静,悠远,深沉。
临绝壁而造悬空寺,对古人的钦佩由然而生。密宗佛像精美细腻,栩栩如生。寺庙内外猴群出没,也是一景。
石宝山四大景点之一,旅行车可以停靠山下,自己爬上山。
宝相寺,被称为“云南的悬空寺”。起先这是一座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大多庙宇均祭佛像,便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
山路一路都有猴子把守,这里的猴子比较文雅,给吃的就拿着,不给也不上来打劫~
寺建在佛顶山高耸险峻的悬崖上,令人目眩,寺坐西朝东,进山门而至天王殿,大雄宝殿均层层升高,弥勒殿与玉皇阁则凌空建造在崖内,需从左右攀岩扶壁方能到达。
山腹的大殿依崖而建,每天雨天,山水四漫,飞瀑直下,直落寺前天井。如遇晴天,则蓝天白云石势惊天。崖上布满题刻诗章:“南州灵岩”、“眼中有宝”、“佛都”、“片云何处”、“非人间”等等。从第二层盘旋而上,至第三层,无房,仅有石洞,山水滴喀,汇为小池。第四层,有阁内塑像,阁前有石香炉,有矮栏,凭栏下视,老立虚空。从这里至上边一层,虽仅有五六十米,却都是陡险的猿径鸟道,基本上是缘岩凿石为旺,斗折蛇行。
在沙溪古镇闲逛认识一位白族的阿姐,推荐去石宝山看石窟,但时间有点晚了,只能去宝相寺了。从山下要爬一段路上山,一个人都没有还是有点冷清,爬到一半就能看到很多野猴聚集,还好我也没带什么吃的。大概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以爬到,寺庙依山而建,很壮观,远处的峭壁上有也佛像,只是空无一人只有几只猴子在房上乱窜,也没多停留就下山了,有机会还想再来玩一下其他的景点。
宝相寺在观光车中间站,寺在半山腰,依山而建,规模不小。阿吒力密宗寺庙,庙宇的佛像不同于南传佛教的品相。山崖之上并置了一个坐姿的金色弥勒和彩色的释迦摩尼立像,有点奇怪。当然最特别的,是漫寺的猕猴,在佛龛里,佛顶上,在沿途的树木,护栏和道路上,不留神吓你一跳,也不怕人,挺有趣的体验
宝相寺始建于元代,位于一堵高耸险峻的大石崖上,依山而建,下层是大殿,二层为寺观,凿石抬梁,被称为“云南的悬空寺”。从宝相寺继续步行上山,约半小时即可抵达稍显落败的金顶寺。
早就听说石宝山有大量猕猴,尤以宝相寺最多。在宝相寺的山门处,已有数十只猕猴在大水车、石狮子上、石桥上溜达,玩溜索。游人不时投放食物。沿路上行,一路都有猕猴跳来蹦去的,猕猴们倒也温和,不似峨眉山的泼猴。
到了宝相寺大门,可以看见山崖间中有佛像、两边各有一庙宇,左边细流飞泻而下。
有一小牌坊上书悬空宝刹。有台阶通往崖间,可以居高临下。
虽说宝相寺不似山西悬空寺以木柱为支撑,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猕猴多、二是寺庙建筑居山崖中而建。
宝相寺建于元代,是一座建在山崖下的悬空寺虽不如大同的悬空寺那样盛名,但它临绝壁而建,险绝幽奥,既是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内佛、道教合流的寺庙。
宝相寺在石宝山三个景点中间,含在石宝山门票中,我们沿石阶而上,一路上有许多猴子在嬉闹,并从容的接过游客递过去的食物,很是有趣。宝相寺又称云南悬空寺,临绝壁而建,颇为壮观,佛像栩栩如生。由于时间原因,没能登到最高点,有点小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