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追踪,四百多年前的八卦楼晏海楼,抵御倭寇镇守东南海疆
月港位于福建漳州龙海海澄镇境内,也称月泉港,地处九龙冮中下至入海口处。因其“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形似月,故名月港。”
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古月港(今海澄镇)系我国东南地区对外交通贸易中心。因月港地处九龙江入海口若悬河,当时,河床尚未淤积,水深江宽,码头多处,商贾云集,曾与东西洋47国家和地区有着直接贸易往来,是“海上丝绸之路”启航港,与唐汉的神州港、宋元的泉州港、清朝的厦门港,并称为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繁华甲一方,享有‘’闽南小苏杭‘’,‘’闽南第一大都会‘’之称,是明王朝的南方国库, 在我国对外经贸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明宣德年间,在“海禁”政策厉行之下,月港因地处偏僻、管理松弛、交通便利,逐步取代泉州成为民间唯一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港口,开通了洋市。直到明崇赪六年(1633年),月港洋市关闭,标志着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启航巷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非常可惜,不然发展到现在估计会和厦门港并驾齐驱。
四百多年光阴飞逝,当年的月港繁荣景象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让人庆幸的是,宴海楼、城隍庙、帆巷等月港遗址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是探索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史证,成为子孙后代瞻仰文化建筑古迹的重要场所。
晏海楼是海澄镇的标志性建筑。是明代万历年间建造,两层的砖木结构。在古代是瞭望台,寓意"波平海晏"现在名字叫晏海楼,古代也称八卦楼。
因月港的繁华,东洋倭寇垂涎三尺,屡屡入侵,欧洲殖民者也以滞屿为据点,与走私商人秘密买卖,并武装劫掠,危害我国东南海疆的安宁。明朝统治者在抗倭名将戚继光肃清倭寇后,于隆庆元年(1567年)设立海澄县治,寓意“海疆澄清”。万历十年(1582年),为保卫东南海疆,作为瞭望海防及演武操练的需要,时任知县翟寅,在县志东北角筑一座二层瞭望台,“以障海口东北之虚”寄寓“波平海晏”的愿望,取名晏海楼,原为二层砖木结构,安八大柱,成八角,状似八卦,又名八卦楼。楼的底层设多处枪眼,作为射击入侵之敌之用,并辟一条暗道直通县衙(今市委党校食堂),以便指挥联系和互通信息之用。同时,与周围的九都堡、溪尾铳城、大泥铳城、镇远楼互为犄角,形成交叉火力,构成一道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后门的上方刻有"揽秀毓奇"的字样。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其中秀字少了一撇。但由于时移世易其建造者为何如此设计的原因未能获知。
回顾历史,典藏岁月,月港虽然早已风光不再,但月港上承宋元时期的泉州港,下启清代厦门港,在“海丝申遗”时空链条中不可或缺,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部分。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苍老的月港,勤劳的子民正赋予沉寂的月港崭新的生命。
详细地址:
漳州龙海海澄镇人民路中段东
交通攻略:
没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可乘坐当地出租车或包车前往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