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北京市 > 市辖区 >
北京颐和园石舫景区旅游攻略 之景点2

石舫又名清宴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75)年。在园林里面建石舫,不仅是为了证明园林的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来游的,也是为了证明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了“野渡无人”的境界。颐和园石舫的船体是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

中国文化极为绝妙含蓄,古语道:野渡无人舟自横,在园林之中建石舫往往是一个有寓意的象征意义,证明我的水是活的,是可以泛舟的,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来。故而在一些皇家园林中也开始建造石舫来附庸风雅,就拿北京举例,北京现存下来的石舫,一共有只有三处,一处在北大未名湖畔,一处在圆明园遗址之中,但这两处石舫早已被兵火毁坏仅存船身,而只有颐和园的石舫,保留了整体的外观。 石舫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即为1755年。其原型是乾隆下江南时乘坐的安福舻,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三十六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整个石舫浑然一体,但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
北京颐和园石舫: 北京 颐和园石舫(如图)又名 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
只有到了这里,你可以看到飞檐交错,到处都是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煜煜生辉,也可以看到过去皇帝的大臣留下的书法作品,美术作品还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石舫是颐和园中的一个景致,她是慈禧为了满足北洋军水师的要求而建造的一个石头的大船,现在十法只能远观,从北宫门或者东门都可以到达她在水面上永远的漂浮着这种景色,在颐和园是很少见的,从栏杆这边是离得最近的,可以认真地观赏这种精美的石雕建筑。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火烧后,石舫的船楼也未幸免,由于船体为石质免于火灾。光绪朝重建时在上建造了两层西洋式的船楼,楼顶为精美的砖雕镶嵌,两侧拱形窗上安装了彩色纹饰玻璃,一层船尾面南还安装了一面大镜子。另外慈禧也与时俱进,按照当时蒸汽明轮的构造,在石舫的两侧也添装了明轮(拨水轮),也使西洋式的船楼和带有明轮的船体显得更为协调,慈禧太后赐名为:清晏舫。 光绪时期的石舫 此时慈禧将清漪园命名“颐和园”、石舫改名“清晏舫”,石舫船体两侧添建拨水轮,上面建筑建成了西洋式的。 船楼上精美的砖雕正脊、垂脊、博风、檐板、栏板望柱;砖雕有二龙戏珠、如意云纹、花卉缠枝。
北京颐和园石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又名清晏舫。该石舫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体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原为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
北京颐和园石舫-清晏舫。原为古建筑形式,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北京颐和园石舫(如图)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 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并取河清晏之义,取名清晏舫。
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
北京颐和园石舫,形态逼真,精巧绝伦,是颐和园著名景点。位于万寿山的西麓昆明湖岸边,全长36米。建于清乾隆年间,船上二层舱楼原为白色木结构楼房,中国古建筑形式,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年间改建成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 电话:010-62881144
  • 湘ICP备16000511号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