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华严寺,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之后多次重建。明代华严寺分为上、下华严寺两部分,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两寺紧邻,下华严寺位于上华严寺的南方。直到建国后,两寺再次合为一体,两寺之间有小门相通。
游览华严寺时,可以先游览北面的上华严寺,再从寺中小门进入南面的下华严寺,两处均沿着中轴线游览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华严寺的两条中轴线与中原汉地大部分寺院的“南北走向”不同,上、下华严寺的中轴线都是“东西走向”,主要殿宇都是面向东方,这与辽国契丹族崇拜太阳、以东方为上的信仰和习俗有关。
当你来到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时,能够看到辽代的地基、金代的建筑,还有殿内明代的塑像和清代的壁画。站在大殿前仰视,可以看到殿顶正脊两端的琉璃鸱吻(传说中龙九子之一,会喷水灭火),北端的鸱吻是金代遗物,南端鸱吻是明代配制的,两者风格略有不同。殿内供奉着明代的密宗五方五佛,两侧立有二十诸天神像。其中“诸天神像”都是向前倾15度左右,这样做一是为了显示了护法天王的威严和气度;二是利用力学原理,能长时间保存塑像的完整性。
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是寺中唯一尚存的辽代建筑,殿中的31尊辽代塑像尤为珍贵。佛像姿态、神情各异,端庄的佛、慈善的菩萨、凶猛的天王、各具特色,既有唐代丰满圆润,又有宋代秀美俏丽。其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合掌露齿菩萨”,佛像立于莲花之上,有着优美的线条,她面带微笑,流露出内心的喜悦。这种面带微笑的佛像,是极其少见的。
在薄伽教藏殿,除了可以观赏到精致的辽代塑像外,在殿内塑像后面建有双层楼阁式藏经柜,也是国宝级的文物。殿内四周依墙而建排列着藏经柜共有38间,上层是供设佛像和佛龛,下层是存放经书的壁藏。环绕大殿一周的勾栏栏板,图案多样,全部以镂空雕刻,玲珑剔透。工匠还在藏经柜间搭建了一座圆弧拱桥,并在桥上建有“天宫楼阁”,这与佛教中传说的“天宫宝藏”不谋而合。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看后,赞誉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国宝”。
寺中的其他建筑和塑像也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整座华严寺,就是一座中国古建筑和佛教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