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河北省 > 邢台市 >
武植墓景区旅游攻略 之景点1

河北省清河县城东四公里有一个村子,名叫武家那,武家那村外,绿树红墙掩映之下,有一座风格古朴的院落,这就是武植祠和武植古墓。《水浒传》说:“武大郎,清河县人氏。”其实,武大郎原名武植,与《水浒传》中描写的相貌丑陋的矬子形象完全两样。

武植,字田岭,明朝永乐年间清河县武家那村(古称孔宋庄)人,祖籍是山西晋阳郡人,元代由山西迁至河北清河武家那村。武植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武大郎聪明好学,曾做过染房学徒,深得老板赏识。他聪明好学,知识渊博,能文善武,中年中进士,任山东阳谷七品县令。他为官清廉,除暴安良,深得百姓爱戴。1946年初武植墓被掘开时,发现楠木悬棺。根据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从根本上不是施耐庵笔下的 “三寸丁,谷树皮”形象。

如此刚正之人,为何在《水浒传》中变成另一副模样?原来,武植有一少年同窗黄堂,黄堂名落孙山后,不幸家中又着了大火,便去找时任山东阳谷县令的武植借钱。他来到阳谷县一住半月,只是来的当天见了武植一面,因为武植一直忙于政务,无暇顾及黄堂。黄堂以为武植故意避而不见,所以一气之下回了清河县。一路上,他为泄私愤,于路边道旁树上、墙上写了很多武植的坏话,如“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等等,还画了很多讥讽武植形象的图画。黄堂回到家中时,只见一座新盖的房子亮亮堂堂。黄堂一问妻子才知道,原来武植得知黄堂的遭遇后就派人送来银钱,并帮着盖好了房子,本想一切准备妥当后再告诉黄堂。黄堂懊悔不已,急忙赶回阳谷县,把他一路所写所画的东西全部涂抹掉。谁知这些东西正好被施耐庵看到,并写进了他那部千古传诵的《水浒传》中,流传天下。

武植的妻子潘氏金莲,是清河县黄金庄村人,与武家那相距不到两公里。黄金庄《潘氏家谱》记载,宋末就有潘氏居住,因为过去常年闹水灾,这里地势较高,从未受患,并且土壤肥沃,集市繁荣,堪称“宝地”,故名黄金庄。潘氏金莲并非是淫荡不羁、毒杀丈夫的淫妇,而是一位识文断字的名门淑媛,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 对,毅然嫁给了家境贫寒的武植(当时武植还没有中进士),夫唱妇随,安居乐业,是一位典型的知书达理的贤妻良母。

1992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挖掘了武大郎古墓。墓穴呈圆井型结构,是座悬棺墓,未发现遗物尚存。为缅怀先祖,武氏族人又对武大郎墓修葺一新,并于1996年,筹资修建穿厅、展室、围墙、大门、甬道。在墓前修建碑楼,并撰写碑文如下: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裔胄,后徙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景色很好 也很有意思 家里人都很喜欢 以后还回来的
风景好卫生工作人员工作到位和谐美好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
地方很小。交通不算方便。不值得去。没啥看的。
没什么意思空荡荡的门票很贵真心不值得
里面有关于他的历史!不像电视剧和小说那样,值得去看看!
武植墓位于邢台清河县武松东街(武家那村南侧),门票10元,里面没啥看的,不建议专门来看
邢台武植墓 河北省清河县城东四公里有一个村子,名叫武家那,武家那村外,绿树红墙掩映之下,有一座风格古朴的院落,这就是武植祠和武植古墓。
原来武大郎是明朝优秀的基层干部(县令),并且具记载身高一米八十多,传说害死人啊!
来了不看看遗憾,看完之后还是遗憾,能说的就到这儿了~
很严肃的普及一下冷门历史知识[呲牙],史实与艺术的鸿沟![悠闲] “武大郎”原名武植,清河县武家那村人。真人身材高大,据考古小腿骨长度可以判断出,武大郎大约在一米八左右。他相貌不俗,也不是卖炊饼的,与《水浒传》中描写的形象完全两样。 武植的妻子潘氏金莲,是清河县黄金庄人氏。是一名大家闺秀。武植一开始在潘家打工,为人老实、 勤快,所以潘金莲的父亲把女儿许给了武植。经过施耐庵老先生的艺术加工,就变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潘金莲。 而作品中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实际上比武大郎“年长”二百七十多岁,是宋朝人,而武大郎生活在明朝,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 地址:邢台清河县武松东街(武家那村南侧)
  • 湘ICP备16000511号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