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一代文学巨匠与他的“东方好莱坞”!

镇北堡西部影城宁夏旅游 2018-11-08


点击题目下方镇北堡西部影城宁夏旅游,一键关注我们哟~



“我热爱,感谢宁夏这片土地,感谢生活在这里的600多万回汉同胞!在宁夏,我没有虚度年华。”

——张贤亮

1

一代文学巨匠


镇北堡西部影城是由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所创办,《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青春期》、《绿化树》、《龙种》、《河的子孙》等等文学巨著皆是张贤亮先生所著,他的作品先后有九部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搬上荧幕!



张贤亮先生的作品,对于回顾历史往事,抒发心底伤痕,展现心路历程,揭示人性光辉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些小说里,作者的激情和作品的诗情充溢其间,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常常被这些东西所感染。他的小说都是在历史和现实关照下的经典作品,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还具有一种哲学的思辨风格。



总体来说,张贤亮先生的小说贴近时代脉搏,应合历史呼唤,放射出思想的光芒。在强烈的社会效应背后,体现出了他对人生、对历史及对未来的全面思考,发出了:“我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这样的心语。


2

忘记过去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张贤亮,祖籍江苏盱眙,1936年12月生于南京,2014年9月于银川辞世,享年78岁。张贤亮先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第六、七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届主席团委员,宁夏文联第三、四、五届主席,宁夏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书记,宁夏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主席,宁夏文联名誉主席,宁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他出身在一个官僚资本家庭,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对中国古典文化和文学知之甚深。父亲和母亲,乃至祖父都曾留学美国,西方文化给那个家庭带来的影响必然折射在他身上。在他很小的时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基因就滋养着他。从他后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中,我们看到了这种优秀文化基因对一个人绵绵不绝的滋润,这才有了他的深厚学养。当然还有他的天资聪颖、宽广胸怀、高远眼界和勤奋耕耘。



他的坎坷人生实际上从中学时代就开始了。他没有读完高中就被勒令退学。接着就被从北京遣赶到宁夏,是宁夏这块原生态土地接纳了他。



3

苦难从《大风歌》开始


1957年7月,张贤亮先生在《延河》杂志上发表了《大风歌》。这首长诗揭示了作者昂扬的激情、生命的张力和对新生活的渴望。这是一首献给创造物质和文化的人的颂歌。诗一发表就给当时人们的心灵以冲撞,给人们的思想以深刻的启蒙,当时有许多有志青年把《大风歌》工工整整地抄录在自己的本子里。



而1957年,正是全国“反右运动”最激烈的时候。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严厉的批判文章《斥大风歌》。紧接着陕西日报发表了《这是一股什么风?》的批判文章,甘肃日报等报刊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批判文章。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批判《大风歌》的浪潮。从那时起,命运注定要使这位未来的作家经受炼狱之苦,历史注定要使这位诗人的缪斯梦如陨星般幻灭。张贤亮先生因此被打成了“右派分子”,开除公职,押送南梁农场劳动改造。那时候,张贤亮先生仅21岁,从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苦难人生历程。



4

与城堡的“奇缘”


1961年的一天,正在南梁农场接受劳改的张贤亮先生穿过旷野,来到镇北堡,他感受到的是一种悲壮的精神在遥远天地间的延伸。觉得它具有一种衰而不败的雄浑气势,在贺兰山脚下的茫茫大漠中,它的存在平添了黄土地的特殊魅力。后来,他把镇北堡写进了他的小说《绿化树》里,书中称为“镇南堡”。他是这样描写1962年的镇北堡的:“镇南堡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我懊悔一上午急急忙忙的赶了三十里路,走得我脚板生疼。”



“所谓集镇,不过是过去的牧主在草场上修建的一个土寨子,坐落在山脚下的一片卵石和沙砾之间,周围稀稀落落地长着些芨芨草。用黄土夯筑的土墙里,住着十来户人家,还没有我们一队的人多。土墙的大门早被拆去了,来往的人就从一个像豁牙般难看的洞口钻进钻出。但这里有个一间土房子的邮政代办所,一间土房子的信用社,一间土房子的商店,两间土房子的派出所,所以似乎也成了个政治经济中心。今天逢集,人比平时多一些,倒也熙熙攘攘的,使我想到好莱坞所拍的中东影片,如《碧血黄沙》中的阿拉伯小集市的场景。”



“我走到街上。这条‘街’,我不到十分钟就走了两个来回。商店里只有几匹蒙着灰尘的棉布,几条棉绒毯子,当然还有盐。熏黑的土墙上,好消息‘新到伊拉克蜜枣两元一斤’的‘露布’,红纸已经变成了橘黄色。问那煨着火炉的老汉,果然是半年以前的事了。”



集市上有二三十个老农民摆着摊子,多半是一筐筐像老头一样干瘪多须的土豆和黄萝卜,还有卖掺了很多高粱皮的辣面子的。有一个老乡牵来一只瘦狗似的老羊,很快被附近砂石场的工人用一百五十块钱的高价买走了……”



5

创办镇北堡西部影城!


1981年,当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张军钊带着当时没有名气的摄影师张艺谋来到宁夏取景时,张贤亮先生把剧组带到了荒凉的镇北堡。《一个和八个》是镇北堡与中国影视的第一次触电,这次触电的火花造就了张艺谋脱颖而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就此确立。



同年,由谢晋执导的《牧马人》是张贤亮先生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首次“触电”、这是一部第一次被公认为中国新时期的经典影片。古朴苍凉的镇北堡为《牧马人》成功表现淳朴民风、民情提供了绝佳的艺术“舞台”。一亿八千万人观看影片的票房纪录让中国人记住了《牧马人》和张贤亮先生的《灵与肉》,也通过张贤亮先生知道了遥远的宁夏有一个镇北堡!



1987年,当张艺谋执导自己的第一部影片《红高粱》时,把镇北堡选作影片的外景地。不久,张艺谋捧回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巩俐、姜文也迅速从古堡中崛起,三人成为中国第一代走向世界的电影人。《红高粱》的成功拍摄,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从影视城的发轫,以及后来在这里拍摄的影片连续获得多项大奖。



1993年,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式挂牌成立。张贤亮先生的文学作品《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也是这一年被改编成电影《老人与狗》并在这里拍摄的。有多少电影电视明星的故事与镇北堡有关。镇北堡成就了他们,镇北堡也因为他们的成就迎来了自己的辉煌!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6

“东方好莱坞”


至今为止,影城已拍摄影片近两百部。其中《红高粱》、《牧马人》、《大话西游》、《锦衣卫》、《黄河绝恋》、《红河谷》、《黄河谣》、《双旗镇刀客》、《东邪西毒》、《五魁》、《善德女王》、《这女人这辈子》等获得“金鸡奖”、“百花奖”及国内外各种大奖。



如今影城保留着各类影视片重要场景200余处,能让游客感受到大荧幕中的世界,并且全程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如今又更上一层楼,以“继承中华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主线,逐步实现了从“出卖荒凉”向“出卖文化及历史”的跨越,成为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镇北堡西部影城“借影视艺术之体,还民俗文化之魂”,集中了大量中华传统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再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



广大游客朋友来到这里就像穿过了一条“时光隧道”,回到我们已经消逝了的过去,以此唤起我们民族的记忆,在此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有道是:“在游乐中增长历史知识,在玩耍中体验古人生活”。



文章出自镇北堡西部影城宁夏旅游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