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已成为我国民众特别是城镇居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随着公众出游选择日益多样化,森林旅游正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与森林体验、森林康养、休闲度假、自然教育、山地运动、生态露营等多业态并重方向转变。随着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如何正确处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是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关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相互关系,有效发挥国家森林公园在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弘扬传播生态文化、满足公众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基础作用,继续依法纠正和制止违规开发的现象,提升保护管理能力。
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森林公园都要科学划定核心景观区、生态保育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在实际中按照不同功能分区的要求进行项目布局和建设,建设强度要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以内。《通知》明确,在旅游项目选择上,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原则上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从严控制机动车道、住宿、游乐设施以及人造景观建设;对索道、滑雪场等项目,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项目布局空间须避让核心景观区和生态保育区。
世世代代森林人为保护森林、建设森林奉献了汗水乃至生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森林财富,值得倍加珍惜和爱护。森林公园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类型,以张家界为代表的国家森林公园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森林行业并不排斥旅游发展,相反,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既坚持保护又科学利用。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的88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绝大多数是国家4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大对发展森林旅游的科学化、系统化指导,建立健全了各级森林旅游管理机构,发布实施了《全国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推出国家森林步道,开展全国森林人家、森林小镇、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的创建,并通过举办中国森林旅游节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纪录片《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使全国森林旅游发展有声有色,成为重要的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较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渴望走进森林、贴近大自然的需求。
随着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冰雪旅游逐渐升温。我国冰雪旅游市场成为发展最为活跃的板块,带动滑雪场建设速度加快。据统计,2017年底,全国户外滑雪场达到703家,全年滑雪人次达到1750万人次。
《通知》中有关建设滑雪场等设施要论证合法性等要求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发展冰雪旅游应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充分发挥林区在发展冰雪旅游、森林旅游的特殊优势,有关部门就开发相关产品进行了科学论证和周密筹划,在2017年向社会推荐了15处在全国具有代表意义的林区冰雪旅游典型单位,借此引导林区冰雪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以我国东北大森林为代表,许多滑雪场是基于林区建设的,多数滑雪场均能按照森林公园管理的规定,在空间布局、建设强度、生态容量控制等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在索道、滑道等项目规划建设中尽可能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并做好相应的生态补偿,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滑雪场建设而带来生态环境破坏。为满足滑雪旅游市场需求,滑雪场在全国的布局逐渐走向均衡,即使一些不具备气候条件建设户外滑雪场的地区,也引入现代科技,推进各具特色的室内滑雪场建设。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开业的室内滑雪场共有21家,在建的19 家,室内滑雪场的建设不但满足了滑雪爱好者就近和全天候参与冰雪旅游的愿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户外滑雪场建设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是建设滑雪场的有益补充。
不可否认,确有户外滑雪场因为缺乏科学论证和不遵守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由于选址不当、建设强度过高等问题造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冰雪旅游属于季节性项目,为建设开阔的滑道而清理过的各类坡面在春夏冰雪融化后会裸露出来,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提前进行植草等生态保护,在冰雪融化后将带来景观和生态上的各类隐患,这是林区规划建设滑雪场所需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对滑雪场的经营管理来说,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即使在度过冬季冰雪旅游旺季后,仍然可以在其他季节开展适宜的旅游休闲活动,这既是保护森林生态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森林旅游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按照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冰雪旅游在我国已经渡过了启动阶段的高速增长时期,进入了一个相对理性并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国内一部分有一定技巧的冰雪爱好者已经开始参加出境冰雪旅游活动。冰雪旅游市场的国际、国内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在我国滑雪场比较集中的地区,各个滑雪场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源、围绕价格展开的竞争越发激烈。为此,科学、有序发展林区滑雪场,既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要求,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确保林区冰雪旅游和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值得各方高度关注、科学引导,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共赢。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