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大北京,
老字号都在马不停蹄的改变着,
但独独就有一些有个性的老店,
几十年如一日,守着老规矩、老顾客,
他们留住了老北京的人情味,
也留住了我们怀念的岁月……
西皇城根北街,
来往匆匆的人们很少会注意到路西侧的一个小门,
小门的入口处立着一个并不明显的招牌、
写着“挂历”两个字。
在年末的忙碌中,挂历显然是被遗忘的,
这个小店也一样,
昨天门庭若市,今天苦苦支撑,
明天也许就会悄无声息的消失……
店主金安光已经70多岁,店开了30多年,除了大年三十,金大爷没有一天不在迎来送往招呼老主顾。只是现在,老伴住院了,他不得不离开小店去医院照顾。为了不让那些特意来的人们失望,他把好朋友老孙叫来帮忙。
二人相识已快20年,当年,老孙从门口路过,无意中发现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店主选挂历的眼光不俗,俩老北京就这么“客气”着成了相差近20岁的忘年交。
老孙说,金大爷16岁进入工厂上班,后来因为工伤选择内退。上世纪80年代初,金大爷先开了家小书店,也顺便卖挂历,后来搬到现在的位置。随着时代变迁,挂历逐渐淡出人们生活,北京五环内,也几乎只剩下这么一家卖挂历的小店。
小店里目之所及是各种各样的挂历:生肖小狗、风景山水、花卉鸟兽、香车美人……这样琳琅满目的热闹如今并不多见。虽说现在有各种更便捷的方式提醒着日子更迭,但依旧有人离不开挂历这种最简单朴实的方式。
“您这儿是卖挂历吗?”老孙随声看去,一位老人小心翼翼的迈进门槛。这位已经80多岁的老人家住东直门,一路打听着坐着公交车找到小店。“我离不开挂历,没有挂历,这日子三天两头的忘。我从东直门坐车到北海,打听半天才找到。”老人说这些话的时候,拉着素不相识的老孙的手,仿佛找到依靠。
老孙说,每年来店里买挂历的,八成是老客,老客里90%以上都是老人。里屋的小桌上,散乱的放着一桌子领钱,因为老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方式,所以每天准备相当数量的零钱,是金大爷和老孙的习惯。
明年是狗年,店里挂历的“半壁江山”都是各种各样的小狗。老孙说,除了生肖,保留下来的挂历系列还包括伟人、书画、风景,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女与宝宝系列,已渐成明日黄花。
小店挂出的挂历品种有将近百种上下,而“大美人”封面的只有四种:三个范冰冰,一个刘涛。老孙笑称,这也许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后,人们的思想和感官再不需要美女和泳装的刺激,包括名车,这种曾经只能出现在挂历中令人仰望的事物,如今也变得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挂历的消费主力不再是年轻人,明星、美女再也不需要“上挂历”出名,“大美人”系列也只剩下范冰冰这样的“代表人物”坚守最后一方土地。
老孙说,曾经还有一个系列也是火爆到“没朋友”,那就是宝宝系列。“以前很多新婚的年轻夫妇,新房里都会挂上一本宝宝挂历,算是一份美好的希望。”而现在,不仅再没有小两口会挂宝宝挂历,连生育都成了需要鼓励的事情。
如今,书画系列还算坚挺,因为它迎合了买挂历的主要是老年人这一消费群体:很多名人字画印成的挂历,成了老人晚年时光学习书法绘画的模本。“也有的老人会买本挂历送给经常为自己看病、熟悉的医生,作为表达心意的谢礼。”
用老孙的话说,挂历最火的那些年,“老头儿可是赚着钱了!”那时候一本挂历卖10块钱,就能赚2块钱左右,要是赶上单位来采购,一拿一千本儿起步。而那时,二级工的月工资只有40块零1毛。
但是挂历的风光并没有持续太久。90年代中期就开始走下坡路。当年,北京很多印刷厂都会制作挂历,后来变成只有几家个人的印厂在印刷。再后来,印刷行业已经基本离开北京,最近的也位于河北、天津。现在,金大爷店里的挂历基本都是南方厂家通过快递发货。“南方的印刷好、纸张好,北方的就糙点,但是便宜,各取所需吧。”
如今,店里多数的挂历还都维持在二三十块钱左右。最便宜的压在玻璃板下的单张挂历一块钱,老人喜欢的“月份牌”分大小三五块不等。今年最贵的挂历是一个大使馆定制剩下的“尾单”:里面都是手工剪纸,卖80块钱。
替金大爷看店的这几天,老孙明显感到今年挂历的销售比以往还要差。去年还有私企来成箱购买,但是现在眼见已经快到年底了,过去的旺季如今依然惨淡。
挂历是“季节性”商品:11月开始卖,12月是旺季,过了1月份就走下坡,春节一过基本就完了。老孙说,平时,金大爷独自支撑着这间小小的店面,卖点书本文具,一天的流水不过几十块钱。
“我劝他把房子租出去,拿租金多省心。可他舍不得:关门了,老顾客上哪儿买挂历去?我出门上厕所,门上都贴着电话,就怕人家大老远找来了撞锁。”有顾客看金大爷不容易,买本挂历就直接给100块钱不用找钱,还有的直接扔下1000块钱,让金大爷“随便给拿两本”,一面是支撑,一面是支持。
金大爷的很多顾客,一年只来一次。孩子的一年叫做成长,而老人的一年则意味着更多的伤感甚至是离别。金大爷就经常跟老孙念叨起一位95岁的老人,每年都是自己来。金大爷问他为什么不让孩子来,老人说就为了“来跟你碰碰面,看看你好不好。”
老孙说,金大爷有个习惯,每位顾客临走的时候,他都要说上一句“明年见”。这句“明年见”,是礼貌,是祝福,是期待。也许是明年的相见甚欢,也许就是永别的倏忽隔世。
来源:伟瓣桔(id:bjcbnews)
别去丽江了!北京出发只有3站,不到60块,就有一座三千年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