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是为了纪念往生亲人的特定节日。
“盂兰”译为“倒悬”,比喻堕落于三恶道中的众生如被倒挂着一样极为痛苦。“盆”则是救护之器,“盂兰盆”即“救倒悬”,意为解救地狱中受苦的恶道众生。
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佛教徒要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那么关于盂兰盆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呢?
按佛教典故,“盂兰盆节”的提倡出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连救母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母亲已然过世,变成饿鬼,没有食物,生活艰难,难以为继。
目连看了后觉很心痛,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到嘴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
佛陀说,你的母亲生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所以受此饿鬼之苦。要在七月十五日拿百味珍肴、鲜果供养十方僧众,通过大家的法力使她得到超度。
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度一众的亡魂。
就佛教来讲,把七月称为报恩月。
根据经中佛所示,如果能在功德、胜会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能脱离三涂,衣食丰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脱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乐无极。如父母在,更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
所以在佛教会用诵经,会用盂兰盆供养众生,会用礼佛诵经等等的方式回向给我们的七世父母以及六亲眷属,使他们能离苦得乐,也祝愿他们能荣登极乐。
清朝之后,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
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十分热闹。
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盂兰盆会之所以会在众多佛教节日中受到国人的特别重视,和儒家大力提倡孝道的文化背景有关。
但是,儒家所提倡的孝主要是建立于伦理纲常之上,侧重于现世责任,而对往生者虽有慎终追远之说,终究是语焉不详的。
佛教认识到,通过什么方法,才能使故去的亲人真正得到帮助,而不只是一种纪念,一种生者感到慰藉的形式。随着盂兰盆会的盛行,目连救母的故事也传入民间,以文学、戏剧、艺术等种种方式加以演绎,历千年而不衰,成为弘扬孝道的重要题材。
佛教主要侧重从报恩的角度来谈孝道。也就是说,尽孝不是被动的道德约束,而是接受恩德后的主动回报。应该说,是更为究竟的尽孝方式。
在这里,祈愿三宝加被,能够通过盂兰盆法会,超度过去七世父母,六亲眷属,使其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并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福乐百年,福慧增长!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往期精华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