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深扒陕西北路的老建筑,感受上海的前世今生大!

上海旅游 2017-07-28

陕西北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陕西北路,是一条蕴含了上海开埠后中西多元文化交融成果的特色风情街,仅南京西路到新闸路,约500米的路段,就云集了名人旧居、典型风格建筑、革命遗迹等近20处文化景观。

西摩会堂



陕西北路500号


原为上海犹太侨民协会“拉希尔犹太会堂”的会址,是上海现存时间最早、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教会堂。沙逊洋行出资建造,1917年开工,落成于1920年,是一幢具有希腊神殿式的,呈长方形的砖木结构建筑,呈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除了为犹太人提供一个宗教聚会的场所外,沙逊还为了纪念自己刚刚去世的爱妻。


怀恩堂



陕西北路375号


怀恩堂创始于1912年,其间曾经5次变迁,1912年兴建时的怀恩堂,还在四川北路;1924年出售原址,买了东宝兴路271号两亩多地及其上房屋,又加上信徒的捐献,建造了一座新堂,于是第二处怀恩堂成立了。1937年“八·一三”前夕,怀恩堂搬到王家沙花园。次年4月,怀恩堂又搬迁到南京西路(陕西北路口)平安大戏院里边,前“安凯第商场”的二楼。最后在1940年,购得陕西北路375号的基地,于1942年新堂落成,又于1943年8月开始建二楼,于1944年春完成。自迁入新堂以后,礼拜人数更加增多,会务发达。


太平花园



陕西北路470弄


这里过去的主人,是同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外交家、法学家的伍廷芳、伍朝枢父子。1928年时候建造的西式四层楼房,共有6幢,还开设了专供外侨食宿的饭店数家。到他儿子伍朝枢的时候,又在弄内,继续建造了同式样的房屋9幢,在沿马路的地方建造了3幢,居民以侨民居多。抗战爆发后,外侨减少,中国住户开始增多。


犹太住宅



陕西北路430号


上海人称之为“犹太住宅”,建于1913年,建筑为西式花园别墅,砖混结构四层。房主原为犹太人,一家人在此过着舒适富裕的生活,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回到以色列,临走前连热水汀也拆掉装车卖到了东北,尤显犹太商人的精明。


许崇智旧居



陕西北路380号


一栋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砖混结构。主体三层,局部二层。清水砖墙立面,木屋架机平瓦坡屋面。建筑平面自由,入口处有门廊,方柱用科林斯柱头,索石拱券,几何线角装饰腰檐。1925年,国民党元老、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被蒋介石篡夺兵权后离粤赴沪,携家小就居住在这里。


宋家老宅



陕西北路369号


实际是南阳路上还有一处老宅,但是,它现在挂的门牌号码是“陕西北路369号”。“墙篱笆”里面藏着一栋建于1908年,二层半高、四面临空的英国式花园别墅住宅。这处房子的主人,原是一个叫约翰逊·伊索的外国人。后被著名基督教牧师宋耀如买下,成为“宋家花园”。


荣宗敬故居



陕西北路186号


这栋豪宅原先是德国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回国后,由著名实业家荣宗敬先生斥资买下来。钢筋混凝土结构,1918年建。折衷主义风格。形式丰富,主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具法国古典主义特征。平面复杂,内部地面、木作和彩色玻璃等处装饰精美。


西摩别墅



陕西北路332弄内


由于市政扩路,原332弄扩建成了奉贤路的延伸段,西摩别墅也就成了临街建筑了。西摩别墅是砖混结构,高三层。朝阳部分有外挑阳台,木门钢窗,一单元一门牌号,打蜡地板,隔热房顶。红砖清水外墙,白色水泥壁柱。49年前,住户均为中产阶层或小厂主。我国近代健美运动创始人赵竹光,曾居住于此。


何东旧居



陕西北路457号


过去,这幢建于1928年的宅子,是英国商贾何东(Sir Robert Hotung)的住宅——这个名字当年在上海滩有多大的名气,别的不说,现在北外滩的大名路、塘沽路、南浔路、峨嵋路一带的房地产,当年几乎全部是何东的产业。1926年,何东购进西摩路(今陕西北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地块,兴建自己的住宅,人称“何东公馆”。


董家老宅



陕西北路414号


这里曾住过一位“香港船王”,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届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1940年,董浩云在上海筹资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船务公司——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并购置此房,当时公司的许多高级职员和董家亲属都居住在这里。

文章出自上海旅游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