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走读琼海】传奇博鳌古驿道上遗留古村庄的前世与今生

海南全域旅游 2017-07-28

琼海的发展日新月异、如火如荼。

近两年,博鳌镇紧紧围绕“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发展战略和琼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一系列城镇化建设项目提升博鳌镇景观化、精品化水平。

把琼海的民居文化、渔民文化、下南洋文化、万泉河文化以及现代时尚休闲元素巧妙结合,融入到镇墟靓化建设中,打造出一个让心灵安静闲适的特色小镇;建成“枕水朝烈、听风美雅、觅景岭头、拾巷南强、寻味大路坡” 主题鲜明乡村

建设好博鳌田园小镇不仅是打造海南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国窗口”展示。

全方位探讨推进博鳌田园小镇建设,周边小村庄的改造配套势在必行。


赶紧走访探寻改造前的古村庄、顺古驿道重拾记忆,耕古拾遗。


(一)南强村

走读寻访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南强村隶属博鳌镇朝烈村委会,是万泉河下游的一个自然村,毗邻著名的博鳌水城。全村共有52户,202人,劳力93人,有水旱田102亩。在博鳌水城开发前,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农闲时还会外出务工经商,以增加收入。博鳌亚洲论坛落户以来,该村借助博鳌效应,积极从事第三产业,大部分的村民还进入附近的公司打工。200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有5250元。

(改变拍摄)

《拾巷南强》镇府根据村中老房特色改造,把老房旧巷结合规划的风格保存下来。

踏进村子一片安详。

村里果树上竟硕果累累随意可采摘石榴、芒果、龙眼,直接反映人文村风蔚然,八十多岁大爷每天都在打扫村子,我爱我家。

就地文化巧妙融合建设,强调对博鳌地区所有建设行为都要严格管控,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建筑、风貌、景观和田园、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和谐统一,为博鳌亚洲论坛和国家公共外交活动营造最佳环境。


(二)古驿道上传奇留客村

留客村地处琼北,因此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来往的客人都喜欢在此留宿过夜,故民间流传的“留客村”称呼一直沿用至今。漫步在村中,你会发现其中深深的侨乡印记:中西合璧的侨宅、爱喝咖啡的农民、会讲“番话”的阿婆,还有许许多多饱含着华侨泪水和牵挂的辛酸往事。

留客传奇小镇项目规划设计效果图

国家部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国家研究院等部门为留客村量身打造的留客传奇小镇项目的规划方案,期在融合改变、传承中的老村庄,挖掘特色文化资源。

  留客村处琼海市博鳌镇南部,这十多年来才蜚声中外。留客村分为上、下两村,下村在东,有蔡家大宅,上村在西,有卢家大宅。蔡家大宅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家大宅2009年被命名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宅被称为海南近代最精美的民居遗存之一、“海南侨乡第一宅”。而卢家宅建造年份与蔡家宅相仿,占地更大,只是结构和风格不一样,部分被台风残损了。

“留客村约有400年的历史,共有176户,居住着蔡、莫、余、朱、陈、韩、王、卢、周、覃十个姓氏。其中旅居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华侨就有1000多人。清末,留客村的青壮年男子大都从村口的古渡口乘船,经万泉河漂洋过海当“番客”出外谋生创业。”

——这就是十年来媒体无数次转载的情况。

老宅的文化内涵和展陈内容,充分展示宣传海南南洋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

蔡家第四代长孙媳妇介绍,蔡家家训流传“公道守信千古业,婆言勤俭万年兴”,“追源报本、主恩莫忘”恪守信誉公道使家族至今家业还有六个百年老字号兴旺海外。

科学的规划建设要守住基本农田、耕地、湿地三大“红线”,避免过于人工化,要追求自然、古朴、归真、本色。的基础上再融入古驿道文化,把“客留住”千万不能丢!了解留客村的古文化传承与建设势在必行。

经多翻多次深入走读,留客村的已外的故事文化,你知道多少呢?

《注》下文资料由(多巷峒客)提供,查实县志加以佐证,感谢关注琼海大发展。

1 留的什么客

这个有国家级、省级两个珍贵文保单位的留客村,还有更多的故事吗?

人们很自然会问:村名为什么叫“留客村”?客人是谁?村民姓氏为什么那么丰富,而不是像一般农耕村落那样聚族而居?还有,为什么这个村的“出洋”显得特别出色?等等。

这些问题,似乎未有人给过答案。

本帖揭秘留客村这些问题,可能令你完全意外——

这个村子,位于琼东历史上重要性首屈一指的十字路口,即琼东第一大河万泉河水路,与琼东唯一官路的交汇点,水陆要冲。官路即驿道,这里是乐会县治,上连会同,下接万州,留客村北,元明清三代一直设有官渡“流马渡”。

在古代交通网上,这个路口的权重远远超过嘉积。嘉积虽然明前期已经成市集,但一直不在官路上,嘉积河道直到明末,都未见渡口设置。

1930年测绘的“乐会”地图(局部,广州市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当时公路初兴,驿道线路清晰可辨,乐城岛以北的驿道已修成公路。

乐城段驿道示意图

2 驿道遗存

众所周知,乐城岛上的乐城村,是元代到民国700年的乐会县治。留客村在万泉河南岸,与县治只不过一水之隔,客人就算要过夜,也会在更舒适的县城,因何要专门“留客”,客人是谁?   原来,留客村是海南环岛驿上罕有的一个“编外驿站”。

驿道的事,不是健在老人能回忆的了,事实上今天根本没有人把它与古驿联系起来。不过,先祖写的郡县志是可以追溯的。

据《正德琼台志》,笔者实地考察,环岛的东路驿道,自会同县城(今琼海市塔洋镇)南下,在今S213省道的礼都村、边界村进入乐会县境,在乐城村北十里的青塘山村设有顿兴铺,再下就进入乐会县城了。县城明初曾设有万全驿,设县门铺。再南下,从流马渡过万泉河,再到九曲水边的北岸村,有温泉驿与温泉铺,过温泉渡南行,再过风门岭,在分界村进入万州境。

万全驿贴近县城北门的江边,据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这个驿站只存在了七年:“洪武十年(1378)十二月己巳,改广东万全驿为温泉驿”,驿站由城北搬到南面十里、九曲江北岸的温泉驿,弘治十七年(1495),温泉驿亦撤销。

这段驿道,自青塘山村至留客村、再南行香炉峰一段,至今以乡道形式存留,非常难得,不过无人注意。

留客村的蔡家大屋、卢家大屋分别于1933、1934年兴建。此前不久,即1930年的民国地图上,从嘉积南行的东线公路,已经通过中原镇南下,不经万泉河下游的乐会。乐会县城虽然也有北去的几条支线公路,但是大格局已经开始被边缘化。    或许正因如此,这段驿道才得以保存吧。

造化弄人,1973年的特大台风,将“琼东巨镇”嘉积无数百年故旧建筑,尽行摧毁,但经济被边缘化了几十年的留客村,离那个台风中心较远,蔡家和卢家大屋都基本无恙,好好的保存至今。

驿道正在穿越石头排岭峡口

在北岸村田野北看挂榜山。这片千亩良田古称“乌陂塘”,引九曲水灌溉,早在宋元时代就已出现,是琼东最早的灌区之一。

3 案山咽喉

留客村南一公里许,横亘着一道屏风似的土岭,名叫石头排岭,规模是整个琼海市东部都少有的。土岭东西接近5公里长,在中间恰好有一个不宽的峡口,将岭分成两截。这两截山,就是古代乐会县城的“案山”,即“风水之山”。

西面那截,古称香炉山。据《宣统乐会县志》:香炉山“又名南山,在县南四里,高二十余丈。从西北延绵而来,峰峦耸秀,状若香炉,县治、学宫皆向之。雍正十年,邑令何齐圣建文峰塔于上。邑八景‘炉峰生烟’即此”。按照古代风水向背之说,这座岭可以佑护县里的官员和士子,向来是乐会县八景之一。

东面那截,古称榜山。据《康熙乐会县志》:“香炉山延绵东转,横亘数里,形如挂榜,名‘榜山耀日’”,也是乐会县八景之一。所谓榜,就是古代张挂科举中式者的名单,含义当然是上上大吉。

因此,石头排岭自古就极受县人注重,至今依然保护得满山郁郁葱葱。

上下两个留客村,卑谦地左右夹迎着古驿道,即今161乡道。这条路南下直取温泉铺所在的北岸村方向,足有将近两公里长。石头排岭与这条通道成十字形相交,在两山中间峡口穿过,继续南下。

过了峡口,路的南半段已经被迎宾路截断,不再直接连通北岸村了,但这一段是明清驿道的遗迹,则毫无疑问。古人除非是傻瓜,才会放着这样的直线不走,放着长岭的唯一豁口不走,非要另外绕大弯,或翻上岭顶走。

谁能想到,这条不起眼的乡道,古代是海南东部唯一贯通南北的交通干线。

留客村北,万泉河边北望乐城岛。这就是古“流马渡”,明代河面比较狭窄。

北岸村村头,古温泉驿所在地。


4 “三产”立村

留客村应该源于渡口的“第三产业”。

乐会县治,曾长期是万泉河下游商贸重镇。从县治渡江南下的行旅,上岸后当然就该赶路,最多吃点喝点,通常不会在留客村过夜。但是从万州北上的行旅就不一定了,风雨天或发洪水过不了河,就被滞阻在南岸,必须留宿。于是,留客村应运而生。历代巡视地方的官员,以及护卫、弹压地方的军队,到乐会以南各州县也必经此路,北归时若风雨阻隔,也得留宿此村。

据当地老人回忆,过去总是早上渡河的最多,因为如果来晚了,进到乐城市都散了。后来,不少远道赶市的人干脆就在条件成熟的留客村过夜,次日一早过河,以抢得先机。

留客村如此兴旺,这显然是因为商旅兴旺,村民姓氏那么丰富,应该也是历史上八方来客陆续定居的原因吧。

5 出洋先锋

论起因果,蔡家大屋、卢家大屋与驿道还真有点关系。

正因为村子历来就在交通要冲,村民比一般农耕村民信息灵活,意识开放,所以在近代海南下南洋的潮流中,留客村人迅速作出了反应。他们得风气之先,可以利用过去往来客商结下的人脉,顺河几袋烟的功夫就出到博鳌港,接着就是出洋,接着就是……回来建蔡家、卢家大屋。

据2008年的一份官方数字称:留客村有175户,农业人口260人,华侨650人,外出人员130多人。后来还有报道说是在外洋的一千多人,留在十多个国家。总之,村人“大头”在外边。


蔡氏出洋的大背景是:清末光绪间,鸦片毒害深入,海南民黎暴乱频生,老百姓谋生不易。留客村人多田少,民生应更艰难。有学者统计,从1882年至1928年,由海口乘轮船出洋者,约在100万以上。据《简明广东史》记载:1876至1898年,海南人往东南亚及香港谋生的达34.5万人。

留客村古道,驿道离开村落向南,非常幽静,难以想象是古代琼东唯一贯通南北的交通干线。

留客村一带2012年的卫星地图

6 即将消失的古驿道

留客村周围风景优美,居民好客,是小憩游览的好地方。据清代县志,村北原有武帝庙,村西有个“文翰塘”,周边两里许,水深三尺,嘉庆道光年间都种水稻,后来苦于虫害改为种莲,没想到长出的莲子特别香美,远近闻名。现在村南还可以见到两口较大的水塘,不知是否还有莲子,是否还香美。

一晃百年,“编外驿站”留客村这段无人鉴赏的古驿道,已经把当年的热闹故事深深掩藏。

留客村是琼崖古驿的配套孑遗,村南那条乡道就是几百年的古驿道。这个珍贵遗存,无人意识,在大开发的浪潮中随时可能湮没。

细看早几年制定的琼海市到2020年发展规划,这一小块,幸亏还算是“生态农业观光区”,不过不知道规划管不管用。历史无意间留下来的老村及老路,代代相传的风水岭,应该还能继续存在若干年。

在消失之前,会有人想起应该保护保护吗?在国际旅游岛上,缺的就是有根有据的历史遗迹啊……

(三)  展望文化传承小镇

古镇驿道古村庄历史记载新晰,遗迹古文化依存,现代文明发展必须的共存文化底蕴与纽带!发达国外百年建筑也都都随处可见,保护古文化不需左论!展望政府高瞻远瞩、把博鳌建设为田园与传承文化共存的小镇。


文章由海南全域旅游整理报导,商务合作

联系电话:136-1758-1535刘先生


文章出自海南全域旅游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