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陇南康县花桥村变形记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07-26

  花桥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是茶马古道和三百里生态文化旅游风情线上的重要节点。这里曾经是康县有名的贫困村,但在2016年底,花桥村已经晋升为全国4A级旅游景区。

  合理规划,村子变样了

  青山环绕,绿水相伴,白墙青砖,房舍错落有致,这是甘肃省内以“美丽乡村”而闻名的花桥村的现状。可是几年以前,花桥村却与现在完全不一样:泥巴路,遍地的垃圾以及随意行走的家畜。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发,离汶川东经和北纬仅有两度之差的花桥村同样也是重灾区。从花桥村村支书田仲虎那里,笔者了解到花桥村的改变,是从2012年开始的。

  2012年,花桥村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彻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的目标。

  2013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地震灾后旧址上重建的花桥村视察,了解建房费用和政府补贴落实情况,还与村民们一起热热闹闹吃了晚饭。

  2014年,花桥村“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发展,政府出资征地,并且请来专业人员根据花桥村已有格局,进行合理规划。随后,花桥村被迅速规划为两个区域,农家乐及引进公司集中在一起,组成旅游区,即中心地区,其余的村民搬迁至边缘地区,豢养家畜的村民则是住在山脚边,一方面是为了村子的整洁干净,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家畜的畜养。

  2015年,花桥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6年12月30日,花桥村晋升全国4A级景区。

  “前年很多人回乡以后,都不认识这个地方了”。田书记坐在椅子上,颇有些自豪地说道。

  政策鼓励,村民回来了

  以前的花桥村主要以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核桃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村民经济收入局限性很大,属于典型的贫困村。因此,外出打工是农民的主要出路。

  然而随着家乡建设的变化,尤其是各种政策的支持,“外出打工的人员基本都已经回来了”,田支书对此颇感自豪。

  2014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政府也在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并且提出每一户农家乐店主都会提供五万元补助。村民张大哥就是在那时候回乡,并开起了名为“花桥人家”的农家乐。

  张大哥2005年去东莞打工,当过配菜工,也开过小饭馆。2014年,知道家乡要发展乡村旅游的消息,张大哥毅然回乡。在了解相关政策后,张大哥拿出30多万,建起了两层高的楼房,办起了农家乐。去年一年,张大哥“花桥人家”净收入已经达到了十余万元。

  除了为村民提供创业平台,花桥村也为镇上的一些居民解决了工作。村里的农家乐一般采取的是家族经营模式,然而在旅游旺季,家里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招聘其他人来帮忙。张大哥表示,去年旅游旺季期间,他聘请了数名厨师和服务员。

  据田支书介绍,目前花桥村已经解决了镇上40多名人员的就业,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在2400元左右。

  协会运作,管理统一了

  2014年,花桥村旅游协会成立,协会由村党支部领导。旅游协会主要是对花桥村景区各种经营常规工作、日常事务进行全面规范管理。

  协会设有四个分会,分别是旅游扶贫分会、餐饮分会、农家客栈分会和环境卫生分会,会长及成员均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景区各种经营常规工作、日常事务进行全面规范管理。

  比如餐饮分会,主要管理村子里的餐饮行业,一方面聘请保洁公司统一清理餐饮垃圾,一方面强化食品药品方面的监督管理,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农家客栈分会,主要对村子里的农家乐及农家客栈的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避免发生恶性竞争的情况。

  环境卫生分会,专门聘请环卫队,雇一些保洁员和垃圾清运人员,每天都对花桥村进行环境卫生的清洁整理。

  由于各类协会的齐抓共管,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提高了管理水平,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在村民张大哥看来,曾经的花桥村是真正的“脏乱差”,而现在,他对花桥村的一切都表示很满意,觉得自己有了“生活在城里”的感觉。他还说,花桥村所有的改变,都应该“感谢党和政府”。

  在村支书老田看来,这些制度化的完善,确实改变了村庄的方方面面,尤其改变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真正达到旅游扶贫的应有效果。

  据田支书介绍,目前村子里有40户贫困家庭,去年一年,每户贫困家庭收入均超过4000元,他们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转载自中国甘肃网)


文章出自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