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九仙山为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重要场所之一,景区风光旖旎,气象万千,内藏丰富文物。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的50余处摩崖字刻、诗刻,更为此山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内涵。
“只有天,没有地”
立于山巅,视野开阔,只见北侧有一傲踞的绝顶岩石,上刻“只有天”三字,远远望去,与天相接,直指苍穹。
周遭的峭壁上还有“极于天”、“直上云霄”、“峻极于天”等形容山势挺拔、高插云际的景物题刻。只言片句里,九仙山高峻巍峨的气势已喷薄而出。
传说明代进士赖垓,少年时期在灵鹫岩寺攻读经史,一日,未经老师允许,私自跑到“只有天”一带游赏山色,老师罚他在“面壁”前面壁思过。
从此,赖垓就在“摩云洞”里发愤攻读,故“摩云洞”又称“赖垓洞”。据说“只有天”为赖垓所题,寄意:“惟有天在上,并无与山齐,举头望日近,俯首白云低。”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抱负。
千古绝对
据传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早年一个姓周的秀才所出,而下联直到周秀才去世很久了也没人能够对出,周秀才心有不甘,阴魂不散,化作一只小鸟,天天在弥勒洞前啼唱:“洞里乾坤别……”
明末,有一天,在摩云洞里苦读经书的赖垓,一日来此参禅,惊闻小鸟的啼唱,又见夕阳西下,已近黄昏,心有所感,随口应道:“山中日月长。”小鸟闻后即回应唱道:“感谢翰林赖大人知遇之恩。”从此,“洞里乾坤别,山中日月长”成了九仙山的千古绝对。
丰富的人文内涵
走出弥勒洞,一抬头,洞门上又有明代进士、刑部侍郎詹仰庇留下的“兜率陀天”横写题刻,左右各有竖刻“侍郎詹咫亭”与“温陵张文奎”,字体不大,但遒劲飘洒。
再往前,两旁巨石堆叠,状如大门,这便是步入弥勒洞必经的“圣门”。“圣门”正中有两行竖写的“丹鼎何年鹤驭,白云此处仙家”诗刻。
西侧顶端有一巨石如鼓,名为“天鼓”,当地群众视“天鼓”为陀兜率天洞内的“法宝”,与之相对的是一块凝视苍天的“天狗”岩石。据称,“天鼓”与“天狗”一并镇守于圣门,有保护净土之意……
由于宗教兴盛,游人香客纷至沓来,千百年来,这里的岩、石、洞有不少被先人们一一“点化”,造就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摩崖石刻。
这些摩崖石刻大多以九仙山气象站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于四周的岩石和山崖上,以西南区域弥勒洞周围最为密集,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禅思”体系。
·END·
休旅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