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大隐隐于市……原来成都地区竟有46处三国文化遗存!

旅游四川 2017-07-21

三国遗存

 三国时期……

蜀地百姓已开始使用天然气?

诸葛亮在成都的家位于何处?

刘备最终是在哪里登基为王?


《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报告(成都地区)》一书即将出版,届时三国迷们最想知道的谜底,都将逐一揭开……




 

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方面透露——


经过来自考古历史博物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严谨的调查整理,共在成都地区发现了46处三国文化遗存


其中,既有如武侯祠般迄今依旧恢宏的名胜古迹,也有仅留下了名字的,更多则是后代为纪念三国名臣、名将修建的纪念建筑。


历经成百上千年风霜的洗礼,它们依旧默默承载着那段历史,并成为三国文化影响力的直接见证。


它们到底隐匿何处?谜底现在揭晓……

序号地名
1成都武侯祠
2万里桥
3洗面桥
4衣冠庙
5桓侯巷
6张飞衣冠墓
7武担山
8娘娘庙
9黄忠祠墓旧址
10九里堤遗址 
11赵云洗马池
12马超墓
13征西将军马超墓碑
14《汉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谥威侯马公墓志》碑
15《新都八阵图记》碑
16张飞营、关索寨
17石经寺
18八角井
19弥牟三国八阵图遗址
20武庙
21葛陌
22牧马山——诸葛亮屯兵处
23黄龙溪
24九倒拐崖墓群
25古石山冶铁遗址
26石象寺
27关帝庙
28子龙庙(子龙墓)
29子龙祠
30望羌台
31慈云寺
32《汉后帝读书处》碑刻
33火烧坡古战场遗址
34先主寺
35白虎夷王城址
36白虎夷王墓
37张松墓
38张松故里
39孔明乡与马刨井
40骑龙山古驿道遗址
41“汉代古火井”遗址
42诸葛亮点将台(实为东汉墓群)
43武庙旧址
44马岱墓
45都江堰
46马超坪

 

图说三国遗存

望羌台

武担山拜月亭

《汉后帝读书处》碑刻远景

“汉代古火井”遗址

子龙祠

弥牟《三国八阵图遗址》碑

弥牟三国八阵图遗址(摄于民国时期)

马超墓旧貌


破译三国遗存“密码”

言及三国遗存,名闻全国的武侯祠不得不提。早在唐代,杜甫就曾在《蜀相》一诗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时至今日,武侯祠里的刘备墓、以及清代文人赵藩书写的《攻心联》,仍是三国迷们不容错过之处——

关键词

衣冠庙、洗面桥桓侯巷

蕴藏着三国“密码”


在成都,带有三国文化烙印的遗存远不止武侯祠。位于武侯祠周围的万里桥、衣冠庙、桓侯巷等名字,都带有深刻的三国烙印。

谈到这些地方时,调查组工作人员指出——


万里桥

原位于浆洗街,跨锦江而过,现已不存,原址已修建起钢筋混凝土大桥。

这座桥原本战国时为李冰所凿,三国时期蜀国大臣费祎出使东吴时曾感叹“万里之路,始于此桥”,万里桥由此得名。


洗面桥

关羽的衣冠庙,如今早已不存,现在衣冠庙只是一片街区名称。

相传三国时刘备每逢年节,都要到郊外关羽的衣冠冢和衣冠庙祭扫。到了庙前,则会在此下马洗面整冠,以示尊重,洗面桥由此得名。

如今,洗面桥同样不复存在了。


桓侯巷

位于浆洗街附近的桓侯巷,因巷内有传为张飞墓和纪念张飞的桓侯庙而得名。不过,如今的桓侯巷仅留街巷名称和桓侯小学内张飞庙的一块残碑。

同时,华西医院内相传为张飞衣冠墓的一片封土堆,1985年进行考古发掘后,也被证实为是东晋时期的墓葬。


调查组工作人员说,洗面桥、衣冠庙、桓侯巷的由来,虽然并非一定契合史实,“但它们的出现,表达了后世对刘关张三人的敬仰,以及期待他们死后也能一起归葬在成都的心愿。”

关键词

武担山、九里堤火井、繁县

见证蜀汉王朝兴衰

 

作为蜀汉政权所在地的成都,在1000多年后仍保存有见证蜀汉王朝兴衰的遗存。


武担山

据参与调查的三国文化专家介绍,《三国志》曾记载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


武担山迄今犹存,它位于成都青羊区江汉路今新华宾馆内,是古蜀国国王开明氏时期由人力担土堆垒而成的爱妃墓葬。蜀王妃建墓后,武担山成为成都城区的地标。


公元223年,刘备登基称帝。《三国志》给出的刘备举行称帝大典的座标,就是武担山南今八宝街一带。


九里堤

蜀汉政权成立以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都九里堤等遗存,都和蜀汉时期大搞生产建设存在着联系。


据《成都通史》记载,九里堤修建于李冰时期,初衷在于防备水患。刘备称帝后,皇宫就在九里堤以南,修建皇宫所需的木材要从都江堰漂运而来,因此对九里堤进行了扩建。


如今,九里堤公园内还有一段残存的后世修建的堤岸。


火井

火井远在邛崃。火井镇、孔明乡、马刨井等名字,也见证了蜀汉政权的政治经济。


调查人员表示,邛崃的古火井遗址由今人恢复重建。火井在西汉时就有记载,但南朝《异苑》等史料曾记载,诸葛亮曾因邛崃火井火势渐微,曾专门到此处视察。但蜀汉末年,可能因气源耗尽,火井仍告熄灭。


繁县

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曹魏凉州境内的少数民族也曾率部投奔蜀汉。《三国志》曾明确记载“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


原来的繁县居民,则迁至新繁。至于旧繁,则在今彭州濛阳一带。在今天的彭州市致和镇,白虎夷王墓已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而文物部门将其命名为白虎夷王墓,除了墓葬典型的三国时期的风格,还因为当地县志曾记载在此发现的石碑上,曾有“白虎夷王谢节、资伟”的名号和姓名。


这个遗存,成为诸葛亮“西和诸戎”战略思想的直接见证。

文章转载自四川日报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文章出自旅游四川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