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街可谓是罗店古镇的精华所在,聚集了大通桥、梗浦桥等古桥,还有陆宅等古宅,以及敦裕堂等古迹。
清光绪十五年出的第一本《罗店镇志》上,有当时罗店的市街名称,并附有当时镇区示意图。图上亭前街东起昇平桥,西到界泾三元桥,在东段塘西街口还画有古亭石柱一根,示意亭前街得名于此古亭,但亭是什么名称,已无法查明。
罗店解放后写志书时,一些老同志对此曾多次讨论过,认为亭前街得名与此亭有关,但对古亭的历史一时无法查证,后来在书写罗店最早的学校时,查到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知县(当时为嘉定县)李资坤创办“罗阳小学”,地址在唐家弄申明亭旧址有屋十二楹,并有学田为办学经费,这只“申明亭”是什么性质的亭子,也一时弄不明白。
后来读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执政举措时,才知道他当皇帝后,因为出身贫困对平民生活比较了解,认为扬善抑恶应由老百姓自己解决最为公允,所以下令各较大集镇应建立两只亭子,一只叫“表旌亭”,一只叫“申明亭”。
“表旌亭”专门表扬好人好事,“申明亭”专门批判坏人坏事,这类事不归地方官吏主办,而由当地平民公推老成公正的乡绅主持。好人好事用文字在“表旌亭”中出榜公布,作为嘉行典范。
另外一些坏人坏事,除严重犯罪由官方主办外,一些小偷小摸污辱别人等损人言行,以及损坏公物侵蚀公众利益等坏事,则送到申明亭前,弄清错事始末及严重性程度,在亭前当众宣布明白,着过失人当众认错悔改,由当权士绅进行告诫训斥,给予改正自新机会,若当天不能解决的则另约日期再议。不允许关押当事人,这些权力条例都有明文规定,是明代初民间调解纠纷的场所。
罗店西市既有“申明亭”的设立,则罗店东市的古亭,极有可能是“表旌亭”了,都在市街北侧,那么顺理成章它们南面的市街自然就取名亭前街了。
□ 编辑 | 亦云 资料来源|美罗家园365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