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上海人家家会做的海派西餐三大件,它们都有怎样的故事你知道吗?

上海旅游 2016-12-28


海派几乎是上海的标配,海派西餐三大件家家户户都会做,可西餐就西餐吧,你知道为什么还要叫海派呢?


早些时候物资匮乏,做西餐的材料黄油等奶制品还可能自己生产,食材如法国蜗牛根本就无法弄到,还有西餐中经常使用的牛肉等价格昂贵,聪明的上海人依据当地的食材和佐料对西餐进行了改革,就是海派西餐,属于中西结合的菜。



吃西餐要很多规矩,餐具使用也是有严格顺序要求的,上海是国内近代最早接触世界的城市,1900年前后就有很多国家的租界,当年霞飞路(今淮海路)法租界有十几家响当当的西餐厅,那时上海也是亚洲地区最大最时尚的城市,被称为东方巴黎。



那些老地方除了美味,更多的是那些旧时光,还有每个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直到现在很多有名的西餐馆子还是叫“西菜”,经历和过往也造就了上海人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自己在家做西餐的,无论是出去吃还是家里做这三样是必点,罗宋汤、土豆色拉和炸猪排。



罗宋汤,“罗宋”二字源于“Russian”的谐音,十月革命后大批俄罗斯人涌进了上海,同时也带来了美食做法,这道菜是从俄式红菜汤演变而来,俄式红菜汤辣中带酸,酸甚于甜,上海人并不习惯。后来受原料采办以及本地口味的影响,渐渐地形成了独具海派特色的酸中带甜、甜中飘香、肥而不腻、鲜滑爽口的罗宋汤。



俄国人罗宋汤的红色是加了红菜头,这东西早年间咱们国内根本不产,所以海派罗宋汤里的红色是番茄酱,主料也由俄罗斯红肠变成了牛肉或梅林午餐肉,在我看来已经变成另外一样东西,不过味道更棒了。吃罗宋汤是要配面包的,艰苦时期会用面包把汤碗都给刮干净。



土豆色拉,用美乃滋酱的,土豆的比例要大块头合适,一定要有方腿。那一堆蛋黄色的、轻盈堆起的土豆色拉,盛在嫩绿色的生菜叶子上,是精巧的小家碧玉,很家常,也很用心,其间点缀着碎萝卜末、豌豆丁,那一点点的红与绿皆是新鲜的。



现在一般的色拉都是用超市买的色拉酱调的,而好的土豆色拉是用色拉油、蛋黄、牛奶等耗费很多时间打出来的,味道自然不一样,而且有一股清新的奶油香。上海人家做色拉酱的水准绝对不亚于法式大厨,这个源于物资缺乏和上海人的精打细算,用各种方法也能吃上一口好味道。



炸猪排,是的,相比与那些带着血丝的高级牛排,炸猪排市井了一点,可它就是上海人的心头好,实惠又美味,并不失洋派。在过去那些老式国有西餐社的火车坐厢里,一切俭廉又文质彬彬,年轻男女们喝一杯咖啡劈情操,吃两块炸猪排垫一下胃,这是又实在又浪漫的约会大餐。



要切成长条吃,吃一点切一点,蘸料是上海独有的辣酱油。听老人讲,80年代刚改革那会儿,面包都没有卖的更别说面包屑了,就用擀面杖把苏打饼干碾碎了,猪排外面包着饼干屑炸的很香。我是没有吃过包饼干屑炸出来的,现在应该也没人这么吃了。这炸猪排不光在西餐厅里,在很多面店和馄饨店里也有,拿筷子吃的感觉也蛮好的。



红房子西菜馆,原名叫“罗威饭店”(CHEZ LOUIS),1935年,由意大利人路易罗威(LOUIS ROVERE)开设于霞飞路(现淮海中路)上,是上海滩最老的法式西菜馆之一,螃蟹肉做的西餐也是这里的独创。现在已经装修一新了,菜还是原来的味道,更精致了。



德大西菜馆,原为德大牛肉庄,现在南京路上。德大上午10点前的咖啡10元,之后16元,所以早上有很多人,大家不是为了喝咖啡,是为了一起聊聊天,就跟每天上班一样彼此见个面,老馆子里总有那么多的人情味。




海派西餐是上海人按照自身的口味和本地食材的特性自己改良出来的西餐,很是中西结合,所以西餐馆在上海更多叫“西菜”馆。不过现在也有争论是否要保留海派西餐,毕竟西餐是西餐、中餐是中餐,现在人人都在控制吃肉了,也没有物资缺乏……我想还是让市场决定吧,那一代人已经把这个味道放在心中并动手传递给了下一代,相信谁也不会忘记的。

文章出自上海旅游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