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涨知识】这些风水原则,还是要讲究的!

江苏旅游培训 2016-12-23




点击蓝字,轻松关注


  

风水,在中国古代也叫“堪舆”,风水学认为住宅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式,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可以说,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包含有丰富的内容,不能简单地与迷信划等号。风水与中国古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继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风水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日益增多,对风水提出了很多的看法。有的认为风水是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有的认为是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具有神秘色彩、朴素思想、浓厚迷信成分、少许合理因素的经验积淀。也有的认为风水是集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预测学、美学于一体,综汇性极高的一门学术等等。

在这里,自然不能对风水这门庞大而又繁杂的学问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笔者仅选择风水盛行的乡土建筑来说明风水学对这些乡村和建筑的关系,并略加评论。




风水这个名称的定义,学术界公认为晋代郭璞所著《葬书》中首先提出:“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则不散,行之使者止,故谓之风水。”这里说的是死人安葬需选择有生气之地,生气遇风则散,有水则止,所以只有避风聚水才能获得生气。什么是生气,综观风水著作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生气可以促发万物之生成,有生气之地是使万物获得蓬勃生机的一种自然环境。

什么地方能够避风聚水,这就产生了风水学中选择环境和处理环境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正是这套理论与方法构成了风水学的主要内容。风水学的选择环境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觅龙、察砂、观水和点穴。


一、觅龙:



在风水学中,龙就是山脉,山上长植物,山中藏动物,从原始人类开始,生活就离不开山,由此而产生了对山的崇拜与信仰,成为人类对自然崇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在人类生存环境的选择中,首先要觅龙即寻山。




寻山首先从山脉的出处开始,古人认为那里是祖宗居住的最高处,在找近处山脉的入首出,从远而近分别成为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及父母山,后来简化为祖山、少祖山及主山。寻到山脉还得要看山之形式,远观得势,近观得形,总的要求群峰起伏,山势奔驰为好,认为这种山势为藏气之地。

在宋朝黄妙应所著《博山篇》“论龙”中说:“认得真龙,真龙居中,后有托的,有送的,旁有护的,有缠的。托多、松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中贵、小贵,凭这可推。”真龙居中,两旁还需有护、有缠的,才称得上是贵地。这护和缠就是“察砂”要解决的问题。


二、察砂:



砂就是主山脉四周的小山,在《博山篇》“论砂”中讲:“两边鹄立,命曰待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龙抱拥,命曰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



中国古代理想风水模式图


在主山的两侧有上砂与待砂相拥抱,能遮挡住外来恶风,增加小环境的气势,在前面远处还有低平的迎砂,这也是贵地的象征。风水学又把这四周的山与象征着地上前后左右四方位的神兽相联系,形成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环抱形态,这就是觅龙察砂的理想环境。


三、观水:



但是有龙砂环绕的环境还不行,重要的还要观察水的状况。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尤其在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更把水视作福之所倚,财之所依,所以风水学中把观水视为比觅龙更为重要的内容。

观水首先看水口,所谓水口即这个环境的水的入口处与出口处,在风水学看来:“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用不竭。”所以水来处要开敞,水去处宜封闭,这样才能留住财源。观水还要看水形。“洋朝汪汪,水格之富。湾环曲折,水格之贵。直流直去,下贱无比。”




除水形外还得察看水的质量,这就是风水中的“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其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馊,不足论。”古人用眼、口、鼻检查水之色、味、气从而判断水质之优劣,而水质之优劣又直接关系到环境之生气。


四、点穴:



就是决定人住的阳宅和葬地阴宅的位置。从上面所说觅龙、察砂、观水中实际上已经决定了穴的最佳所在环境。当然在具体确定一座阳宅、阴宅时还有许多风水讲究。

风水学中所说的理想环境应该是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扩,远处有案山相对;有水流自山间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层次,即青龙,白虎之外还有护山相拥,前方案山之外还有朝山相对;朝向最好座北向南;如此即形成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良好地段。


北京明十三陵,是严格按中国古代风水学而建的


这样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用现代科学观念来分析,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背山可以阻挡冬季寒风;前方开扩可以得到良好日照,可以接纳夏日凉风;四周山丘可以提供木材、燃料,山上植被既能保持水土防止山洪,也能形成适宜的小气候;流水既保证了生活与农田灌溉用水,又适宜水中养殖。


关于阴宅与阳宅



关于阴宅与阳宅,也是风水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尤其是阴宅,古代风水学著作中,专门论述阴宅的为数不少,其中以晋代郭璞所著《葬书》最著名,并被当作风水著作中之经典。《葬书》中提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即将藏风得水方能获得生气作为选择阴宅的标准,这当然也是选择阳宅的标准。古人重阴宅的根本原因,是希望祖先遗骸得到生气,子孙就能受到荫佑,厚葬死人是为了活人。





清朝吴鼒所著《阳宅撮要》是专门讲阳宅的风水著作,据学者分析,此书集阳宅文献之大成,书中撮合了清以前许多部风水著作之要点,所以成为有关阳宅风水的重要著作。《阳宅撮要》从阳宅的选地、阳宅的外貌、间数、开门、天井直至室内的床位、灶位,室外的井、厕位置,以及宅内外的排水都有论述,内容相当齐全。

这些关于阳宅环境和形态的风水讲究实际上都是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弊与得失,只不过用了风水语言来表达。

风水学关于环境的选择,阳宅、阴宅的定点、定向,住房形态的分析等等论述与主张反映了实际生活的利弊,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生态环境自然适合人的居住生活;住房选地当然应该尽量远离古墓、茅厕、妓院和屠宰场;住宅堂屋、天井的方整、明亮在实际使用和在视觉、心理上都会感到舒适。



而且风水学往往还将这些经验经过整理,用形象和口语化的方式表达。正是这种表达方式才使风水学在广大百姓中有了基础,才使风水学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久行不衰。



风水学中的迷信成分



但是风水学中确有大量的迷信于不科学的成分,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自然环境中的山、水道路和建筑的各种形态简单地与人间吉凶、福祸相联系,因而导引出违背实际的结论。例如环境中的山形,在《博山篇》和《论砂》中明确提出:“……有尖射的,破透顶的,探出头的,身反向的,顺水走的,高压穴的,皆凶相也。”山对人之有利有害,取决于山脉所组成的环境,尽管有的因素也会从山的外貌形态上表现出来,但这些外貌绝说明不了诸多复杂的内容,当然更决定不了对人的吉凶祸福。到如今,这些被风水定为凶相的山,说不定正以它的“凶”相而被开发为吸引参观者的旅游区。  

第二,风水学除了对环境进行选择以外,还有对环境进行改造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改造使环境由不利转为有利,能逢凶化吉,这也是风水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种改造之法归纳起来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村头筑塔以保住文运


其一是对自然界的山、水、地势本身进行改造。例如遇到缺水或水势不佳的地区,则用开沟引水,挖湖、塘蓄水,筑堤坝拦水等办法取得宝贵的水;遇到不利的山则用山上植树,挖补山形以达到由凶化吉等等,这些主张和办法无疑都是有益的。第二种办法是采取象征性的办法,如水口建桥、造亭以锁住水源;村头筑塔建阁以保住文运,等等。恰恰是这类在风水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的方法却带有明显的非科学性。

我们在许多农村的村头村口往往可以见到耸立于田间的宝塔,竖立于桥头路边的文昌阁。这些塔的形式与佛教塔相似但它们并非佛塔而是一种文峰塔。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实行很久,成了普通百姓通向仕途的唯一途径。一个村,一个世族,一个家庭之发迹不发迹,就看出了几个秀才、举人、进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村里出读书人,中科举成了村里有无文运的标志。



泰山石敢当


风水学正是看中这一点,提出了在村头建塔造阁的主张,文昌阁供奉的文昌帝君在神仙中是主管文运的,从佛教中借来形象显著而且具有神圣意义的佛塔,换以“文峰”之名也成了文运亨通的象征,所以这类塔也称为风水塔。它们有时和石桥、石亭、寺庙组合在一起,对一个村落,一个地区起着锁水口、留财源,兴文运,出人才的综合作用,它们成了风水中的一种符号,一种具有特点象征作用的符号。

塔与阁当然属大型符号,在村里,在房宅内外还有不少各种小型的符号,一所房舍当风水师测定朝向不吉,则一可将大门改变朝向,我们在农村有时见到住宅大门不直对街巷而有意保持一个斜度,其因皆由于风水。二可以在门前巷口的墙上立一条石,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



此类“石敢当”可以镇鬼魔、压灾祸,成了百姓的图腾石,往往在村口、路边多能见到。另外在住宅里常见有画在大门、正梁或屋顶上的太极图像,图形显示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象征着旋转不已,生生不息。挂在大门上的照妖镜、铁叉、五色布以及各种符号文字,它们都以形象、色彩、内容起着纳福招财、去灾避祸的风水符号作用。

对于风水学中迷信成分,古代各朝皆有人进行评论。风水认为围墙内不宜种树,因“口中有木,困字不详”。东汉有一位士人讽刺说:围墙内有人,岂不成“囚”,人还能在院中活动么?据《闻见后录》记载:宋嘉祐年间,朝廷要修理宫中东华门,太史进言太岁在东不可犯。宋仁宗批奏:东家之西乃西家之东,西家之东乃东家之西,太岁果何在?命令照常施工。

风水与建筑需要研究,更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继承。


来自:乡土精选之《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版权归原创


更多精彩内容


  1. 【涨知识】这些历史段子你可知道?

  2. 【涨知识】历史上,客家人是怎么形成的?

  3. 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国旗~~~


关注我们

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您转发到朋友圈和更多人一起分享!

关注我们:搜微信号“江苏旅游培训”js_lypx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文章出自江苏旅游培训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