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冬至大如年,这些讲究不能忘!

福建旅游 2016-12-21


2016年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廿三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

黑夜最长的一天

过了冬至

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过后

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

最寒冷的阶段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

很重视冬至

当作一年中较大的节日来过

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 至

“数九”的开始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了。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

犁牛遍地走



  旧时,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也许形式有异,或是寒梅,或是九体对联,又或者是双钩描红书法,但意思却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笔,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也就大功告成了。











冬 至

祭祀的重要日子



  相传,冬至祭祀始于周朝。“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祈求神灵消除疫疾,减少荒年、饥饿、死亡。冬至过节,则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举行“贺冬”仪式祝贺,并且形成例行假期。“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唐、宋时,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领大臣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则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明、清时,皇帝要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递贺表,相互之间也要投刺祝贺。





  所以,即便到了现在,南方的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至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对冬至更是重视,要在这一天祭拜祖先,不回家过冬至的人,会被视为不认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团聚的日子。








冬 至

适合养生进补



  冬至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最寒冷的天气,《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





冬至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起居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药补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猪肝、羊肉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冬 至

为何要吃饺子?



  提起饺子谁都熟悉,但“祛寒娇耳汤”你听说过吗?冬至吃饺子,就要从这一碗汤说起。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辞官还乡,正赶上隆冬时节,他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很多人耳朵都冻烂了。


  为此,他研制出一个御寒方子,就叫“祛寒娇耳汤”,用面皮将煮熟的羊肉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煮熟,穷苦人吃下以后,浑身发暖、两耳发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那天正值冬至。





  后世为了纪念这位名医,更为了防止耳朵冻伤,每逢冬至家家都要包顿饺子吃,“冬至吃饺子,耳朵冻不烂。”



 冬至不止吃饺子!


汤圆

  在潮汕、上海等地,冬至有吃汤圆的习俗。最初叫“吃甜丸”,也有的地方叫“吃冬至丸”,是冬至最具代表性的食物。

糍粑、麻糍、年糕等

  因为冬至前有舂糯米的习俗,所以除了汤圆,南方各地在冬至时习惯食用一些糯米吃食,如糍粑、麻糍、年糕、赤豆糯米饭等。

羊肉

  到了冬至,山东滕州一带有吃羊肉的习俗。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赞不绝口。从此民间形成了这一习俗,图一个好兆头。


 《中华医药》栏目特别推荐:



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

羊肉(500克)、生姜(20-30克)、当归(20-30克)、黄酒(50-100克)

制作方法:

1、羊肉放到开水略焯一下,捞出后切成2厘米左右的小块;

2、放上清水,将羊肉、生姜、当归和黄酒全部放入锅中,盖上锅盖小火慢炖两个小时;

3、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许的盐。





祝大家

健康平安、吉祥如意

    




文章出自福建旅游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