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的涪陵,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焕发着生机和活力的城市。这里曾是古巴国之都,又因为独特重要的水路地理位置而素有“乌江门户”之称。
涪陵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让你能尽能一饱眼福又能感受这座千年古都的人文历史魅力。“水下碑林”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是全国首座水下博物馆;“三线建设”遗址816核军工洞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第一动感大峡谷“武陵山大裂谷”;中国的“普罗旺斯”高山花乡大木花谷;还有高山森林氧吧,避暑胜地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每一项都足以让为她感叹,厚重的历史赋予她深厚的内涵,秀丽而奇特山水之景又为她增添了外表的魅力。她内外兼修,举手投足风韵迷人,你一旦来了就能深深为之着迷。
涪陵有“五朵金花”,各个都是“颜值担当”,而且每个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技!
直指苍穹亿万年,悬崖回望人惊绝。
绝技:长1.5公里的青天峡地缝,绝壁危崖,奇特地形世界罕见
武陵山大裂谷主要有峡谷、地缝、奇峰、悬崖、栈道组成。景区内峰谷落差达1380米,曲径通幽,怪石嶙峋,涵盖山、林、泉、洞、瀑、湖、潭、峡、坑、谷等原生态风景。青天峡是大裂谷景区核心,峡谷内流水潺潺,遮天蔽日,震撼体验地球最古老的伤痕,激情穿越,引人入胜。
地址:涪陵区武陵山乡武陵山大裂谷
月亮湖边观胜景,赏心悦目喜开眉。
绝技:百花争艳,山水相依的高山花海及山谷花卉景观。
大木花谷是国内鲜见的高山花卉主题公园,素有“东方普罗旺斯”之称,山谷两边群山延绵,谷内种植了郁金香、向日葵、薰衣草、杜鹃、海棠等上百种稀有花卉,总面积达5.9平方公里。景区还有林下花园和岩上花园两个景点,森林、奇石、鲜花、草地相映成趣,四季都鲜花各色盛开,浪漫唯美,香飘武陵。
地址:涪陵区大木乡大木花谷
林海茫茫,苍穹皓皓,重楼回互佳人笑。
绝技:武陵山大草原,森林氧吧,露营避暑胜地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生态疗养”为主题,是夏季避暑、养生养老、户外运动的原生态自然休闲养生度假胜地。景区海拔约为1600米-1985米,空气质
量极好,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8万个/立方厘米,夏季平均气温19.7摄氏度,原始森林环绕,草场风光秀丽,特别适宜露营亲近自然。搭帐赏星空,骑马骑骆
驼,让不羁的心灵暂时释放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
地址:涪陵区武陵山乡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绝技: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水下碑林”。
白鹤梁上的18尾石鱼雕刻,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白鹤梁题刻中的众多诗文图案,多出自历代前往观光的名人雅士之手,姓名可考者300余人,其中有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题铭等,风格各异,精彩纷呈。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白鹤梁题刻将永沉江底。为了让后人能观赏这一文物,国家投入2亿建设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游客可下到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
地址:涪陵区滨江大道二段185号
如今,随着军工洞体的解密,即将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绝技: “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探索国家尘封的军事秘密
816核军工洞位于涪陵白涛镇,距涪陵城区25公里。该洞是继我国第一套核反应堆建设之后,1966年由周恩来总理签署命令批准在西南建设最早的核工厂(代号:816工程)。816地下核工程轴向线叠加全长大约20多公里,就是所有洞子、通道全部加起来的长度,由此可见工程量的巨大。816核洞内最大洞室核反应堆大厅上下高达79.6米,相当于20多层楼房那么高,是目前已知的“世界第一人工洞体”,让人叹为观止。
目前816核地下工程正在进行封闭打造,提档升级中,届时开放后游客可在816地下核工程景区参观三线建设历史博物馆,游客进入景区需用配发的解锁手带穿过“保密大厅”,进入地下暗河,体验刺激的地下核工程探秘过程。
地址:涪陵区白涛镇高冲堂
涪陵美食
涪陵还有很多美食,享誉中外,比如你一定知道的涪陵榨菜。
榨菜 榨菜已经成为涪陵的符号,是涪陵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节。榨菜最主要的原材料是青菜头,涪陵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青菜头大面积种植,是国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榨菜产区,有中国“榨菜之乡”的美誉。
涪陵榨菜的制作可谓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末光绪年间,由一个叫邓炳成的人开始尝试制作,邓炳成是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邱寿安雇佣的资中人。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由于邓炳成懂自己家乡“大头菜”的加工技术,与邱家妇女们商量,他试着仿以大头菜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制成腌菜,其味甚之。“有客至,主妇置于席间,宾主皆赞美”;“翌年继而制之,数达八十坛……”。由于邓炳成既善于总结民间咸菜制作经验,又善于引用外地技术,从而创造了青菜头的全形加工新技术。随后经过邱寿安建厂专门制作涪陵榨菜,销路越来越好,逐渐传遍全国。其工艺历经百年沉淀,延续至今。
涪陵榨菜整个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原料修整、脱水、盐腌、修整、淘洗、拌料装坛和贮存后熟等一系列的工序,制作时间长。其中脱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涪陵榨菜有“风脱水”和“盐脱水”两种方法。“风脱水”:冬末春初,将菜头切块(或小头整体)上架,风脱水至无硬心,脱水过程中要不断重复地入池腌制、踩紧出水,最后加香料装坛储存。“盐脱水”:冬末春初,将菜头直接入池,每100公斤生菜用盐10公斤。穿卫生保护鞋踩紧,至菜身来汗。腌10-15天起池。剔除菜筋,用原盐水洗净,加工成成品。现在重庆涪陵地区的农户大多采用的是盐脱水这种比较方便的做法。
油醪糟 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色乌黑油亮,其香荡气回肠,其味甜润爽口。制作的醪糟状若白棉,团而不散,香气浓郁。然后,再将上好的核桃、芝麻、酥脆之后的花生、冬片、枣泥、橘饼等辅料捣细,以上等猪边油煎炒,直至基本失去水分,然后以瓮盛装,自然封存。
涪陵油醪糟曾是民间待客的饭前饮品,客人进门,主人就煮上一碗油醪糟,或在油醪糟里煮上一两只荷包蛋,以表心意,而这一待客方式在一些地方也有“喝开水”之说。
豆花饭
豆花白白嫩嫩,清清爽爽,入口化渣。老板推荐吃豆花饭时配上一碗蒸腊肉。可谓荤素搭配口感正好,实惠又爽口,色香味俱全。用豆花当做下饭菜,一碗米饭,一小碟佐料,简简单单,清清爽爽,价廉物美。涪陵人对豆花饭情有独钟,百吃不厌。在乡下,招待亲友故交,佳肴中少不了一碗豆花。豆花没有豆腐那么粗密,不像豆腐脑那样嫩滑,用筷子可以夹起来,入口即化,有股子清香味,蘸上用辣椒油、花椒粉、葱花等调成的佐料,最是爽口。食
涪陵人文
涪陵北山坪南麓沿江的山崖上,有一处人工开凿的石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当地老百姓称为“点易洞”。
据地方史料记载,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颐(1033~1107)贬官至涪,在涪陵北岩净普院讲学期间凿成点易洞。早年,该洞门额上镌刻着“点易洞”3个楷书大字,并有一副对联“洛水溯渊源,诚意正心,一代宗师推北宋;涪江流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换西川”。洞壁上,有清代书法家石彦恬题写的“伊洛渊源”四字。
在重庆近代史上,李蔚如可谓是个传奇人物:早年加入同盟会,亲历辛亥革命,带领学生军打开通远门,迎接革命军进入重庆城;在家研制炸弹,炸瞎右眼炸残右手成“独臂将军”,却照样领导和参加了四川讨袁、护国、护法之役,并屡建战功;1924年,因厌倦军阀混战而解甲归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涪陵四镇乡组建八千农民自卫军,与刘伯承等领导的顺泸起义相呼应;1927年7月,被军阀郭汝栋诱捕,英勇就义。
来到涪陵你就更能了解李蔚如烈士的故事,李蔚如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大顺村1组。陵园内设有坟墓、墓碑、陈列室、纪念堂、事迹墙、浮雕墙及烈士雕像、画像、遗物等,充分展示了李蔚如烈士光辉的一生。
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巴人西迁枳地,开发建设枳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巴枳文化。涪陵古称为“枳”,涪陵即是巴枳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分布区域。1972年,在涪陵白涛镇小田溪首次发掘三个战国时期的巴王墓群,证实了史书记载。巴王墓群位于小田溪村陈家嘴乌江西岸一个小山坡上,曾出土过不少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