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厉害了!陵水黎族狩猎文化

海南旅游岛 2016-12-01



黎族狩猎是一种原始地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古老地习俗,它是黎族人们为了解决食物不足问题而慢慢制造、使用各种工具,并在长期实践当中形成与地理环境相存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且不断传承下来的一种民族文化。


黎族狩猎的工具

黎族狩猎工具是狩猎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狩猎文化在社会物化的表现,它的发展变化与狩猎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黎族的狩猎工具主要为粉枪、弓、弩、弹弓、标枪、铁镞箭、竹镞箭、弹丸,还有构思独特、美观实用的扣蛙罩、山猪套、捕鼠器等狩猎工具。

弹弓

弹弓作为一种比较原始的远程狩猎工具,或者作为远程狩猎工具的雏形,弹弓的发展至少为黎族的弓、弩的出现奠定了技术与理论基础。在黎族地区,孩童利用弹弓进行各种活动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这些活动都将有助于积累经验并提高他们的瞄准技术,为日后使用弓弩、粉枪打下良好的基础。


弓、弩

弓、弩在黎族社会中的使用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黎弓,海南黎人所用长鞘木弓也,以藤为弦,箭长三尺,无羽;镞长五寸,……以无羽故,射不远三四丈,然中者必死。”,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也云“……黎弓以木,亦或以竹,而弦之以藤,类中州弹弓。其矢之大其镞也,故虽无羽,亦可施之于射近”。


铁制弓箭、竹矢、骨镞、铁镞箭

在冷兵器时代,封建王朝利用铁制弓箭镇压黎族暴动的过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杀伤力,竹矢、骨镞在战斗中的不足之处就明显地暴露出来,让黎人开始意识到改进竹矢、骨镞的必要。此外,丰富的狩猎资源同样隐含着危机,没有威力大、致命的武器,当遇上如山猪、豹等凶猛的野兽,也要进行殊死的决斗。内外两种因素的结合,都要求增强箭矢的杀伤力,最终铁镞箭成为战争与狩猎的优先选择。


粉枪

粉枪是一种古老原始的前装式枪,主要由汉区输入,粉枪因其威力大、射程远、效率高的特点很快为黎族男子所青睐,黎族人民千百年的狩猎经验和精准的射击技术与粉枪结合得是如此完美,即使面对更为凶猛的野兽,黎族男子在狩猎中还是游刃有余。粉枪作为狩猎工具的新手段,很快就纳入黎族男子的认知体系之中,于是更为积极的狩猎行为便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开展起来,从此黎族的狩猎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弩、弓、山猪套、扣蛙罩、捕鼠器、弹弓的辅助使用,既是对传统技术的继承,又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



黎族狩猎的方式

黎族男子通过放狗、巡山、挂枪、装圈套、挖陷阱等狩猎方式,捕获山猪、山鹿、田鸡、山鼠等野兽,这些狩猎方法是黎族男子在千百年中摸索并积累下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的使用既增加了狩猎成功的机率,扩大了狩猎成果;又避免了狩猎的盲目性,降低了野兽伤害人体的风险,是黎族人民聪明智慧的又一体现。


放狗

放狗是在农闲和节日之际,出动一个村寨或全峒的男子,手持粉枪和弓箭,腰间挂尖刀和装有火药的竹盒,带着一群猎狗,集合在村边的榕树下或山间的路口,由老猎手当“俄巴”(猎头),举行仪式后,猎手把守各个山头。一人呼引群狗进山,然后,在人的呼喊声下,群狗四处寻找野兽,并把野兽驱赶出来,猎手用粉枪或弓箭把野兽射杀。


巡山

巡山是猎手根据野兽的活动规律,单人进山狩猎。“巡山”时间为早晨六点至八时许,下午五时至八时许。因为早晨和傍晚的时候,山猪、黄猄和鹿等野兽出山寻找食物。

装圈套

装圈套是捕获猎兽的另一种方法。在山猪或鹿经常出入的山路口,挖一尺比较深的穴,在穴口装上受压力后会脱落的承针架和活结圈套的绳索。把套头拴在承针处拉着拉弓木的藤条上,当野兽走过时,陷进穴口踩脱承针架,使弓木的弹力向上,活结圈套即把兽腿套住吊起来,无法逃脱,再把中套的野兽用粉枪打死。

挖陷井

挖陷井是在野兽进出的山路上,挖一口陷阱,并在井底装上竹签。井口安上软架,在软架上铺芭蕉叶,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泥土。山猪、黄猄、鹿和熊等野兽走过时掉进陷阱中,就成了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黎族狩猎的分配方式

黎族地区对于猎物分配方式主要有平均分配和个人占有两种。集体狩猎,采取集体平均分配的方式;个人狩猎,有平均分配和个人占有两种方式。明《海槎馀录》:“黎俗二月十月则出猎。猎时,土舍峒首为主,聚会千余兵,携网百数番,带犬几百只……肉则归于众,皮则归于土官。”,王国权在《黎族风情》一书回忆黎族的狩猎风俗时说:“村寨中有一户人猎获野兽,家家户户分享兽肉。集体狩猎,全村男女大小平分兽肉。……美孚黎族地区则是全村男子获得兽肉,女性不得分享”。可随着狩猎工具的改进和商品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占有猎物的趋势越来越强。狩猎工具的改进促使个人狩猎成为主要狩猎方式,个人也因此获得更多的猎物,使交换有了可能。猎手可以用鹿茸、熊胆、豹皮等珍惜物品来交换布料、铁器等日常生活用品。


黎族狩猎的习俗

狩猎对于黎族来说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工作,并且是黎族男子的专属工作。黎族男子从孩提时代起他就必须好好地学习、掌握这项代表男性的技能,旧志记载:“生方成童,教以弓矢……令其子弟射之,谓之习射,中则大悦”。在打猎归来或闲暇的时候,黎族优秀的猎手还要把打猎的经验、经历告诉其他人。

黎族男子在出猎前会举行个“鸡卜”仪式,但切忌女子在场,否则出猎不获;男子上山围猎时,女子也禁忌在家纺织,否则出猎的人会被野兽咬伤。黎族男子狩猎到野猪等大兽时,必须在村寨外打死,不能活着带会村寨,不然会给村寨带来不吉利。

黎族人们会在屋里房橼上悬挂的鹿下颌骨、狐狸下颌骨、山猪下颌骨等,既是打猎成果的展示,又是财富的象征,同时还作为打猎的“招魂”物,以祈求下次打猎能有好的运气。



黎族狩猎的作用

弥补食物的不足

大部分黎族人民生活在群山之间的盆地上,水田比较稀少,加上地力贫瘠,管理粗放,产量十分低下,但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可山里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大者如野猪、山鹿、黄猄,小者如原鸡、青蛙、穿山甲等。在生存、发展潜能的驱使下,黎族人们走上了狩猎之路。且狩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可以补充食物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提供人身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多种营养。

维护黎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黎族人们的生活大多是自给自足,可山里野兽过多,它们时不时的就会糟蹋人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尤其是那些经过野猪或成群的鸟类、山鼠劫掠过的田地,往往是所剩无几。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其处处受其钳制,不如主动出击,勤劳勇敢的黎族人民最终在人与兽的战争中树立了自己的尊严,并使狩猎成为男子的终生职业之一,维护了黎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黎族人们长期处在低标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中,加上受居住的影响,黎族人们的社会生产力低下,商品也比较稀缺。尽管黎族社会对商品的需求量不大,但锄头、镰刀、食盐等物品确实对生产生活还是有很大的便利,在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这些需要的东西,黎族人们只能将猎物或者猎物的皮毛、兽骨出卖,以获取少量的货币来购买物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黎族人们的食物已经富足,且黎族狩猎所形成的传统文化也在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不可否认地是它曾经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狩猎不仅锻炼了黎族人们的耐心,还造就了黎族人们坚强地意志品质。同时黎族狩猎是黎族人们历史发展的参与者,也是黎族人们发展见证者,它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将永存在人类的文明之中。



来源:海南旅游岛

关注一个号,了解一座城!

吃喝玩乐购,尽在海南旅游岛!

文章出自海南旅游岛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