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这是福建人传承百年的技艺,敲碎瓷碗做成绝美艺术品

福建旅游 2016-12-12





 剪瓷雕 是福建省东山岛寺庙建筑中一种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






剪瓷雕是我们闽南地区一种特有的民间手艺,也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都有较大影响。


安沈氏艺圃是制作剪瓷雕的世家,从清代到现在已经传承了六代,是诏安剪瓷雕的代表性传承人


下面视频就是纪录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瓷雕手艺制作流程以及漳州市诏安县沈氏艺圃家族与剪瓷雕的故事。

 腾讯视频:黄晓丽《剪瓷成雕》


黄晓丽

生于漳州市诏安县梅岭半岛,地地道道的闽南人。龙岩学院广播电视学大四学生,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不同结果





而在面积只有194平方公里的东山岛,有大大小小的古今寺庙数百座。这些寺庙几乎也都用上剪瓷雕工艺做装饰,成为闽南建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下面就跟随大闽小编走进东山岛的剪瓷雕工艺。


众多的庙宇中,当数东山关帝庙屋脊雕塑最为典型。据统计,整座关帝庙的剪瓷雕人物共有129个左右。



剪瓷雕选用胎薄质脆的彩色瓷碗为原料,按照需要,用钳子、木锤、砂轮等工具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瓷片,剪成各种形状,然后用再用水泥、贝壳灰、麻绒、红糖水(红糖水,起到增强粘性的作用)搅拌而成的粘胶,把它贴到以瓷条、铁丝、壳灰捏就的胚胎上。


按照艺术造型的需要砌粘出人物、动物、花卉、山水,或镶嵌于民居的照壁,或耸立于寺庙宫观与府堂之屋顶、屋脊、翘角、门楼以及墙面的水车垛上。


剪瓷雕”的“剪刀”非同一般。它形似平口老虎钳,但钢口不能太硬,如果硬碰硬,就容易将瓷片剪碎。这种钢口偏软的剪刀,长度在25cm到35cm,它在熟练的艺人手里,能很快地将瓷器分割成各种形状,再修整出所需要的、边缘光滑的瓷片。


剪瓷雕分为平雕、立雕圆雕、叠雕、半浮雕。平雕着重于构图,一般用于近景;叠雕则多用于高处屋顶的龙凤走兽、水族飞禽和花卉树木,用片片彩瓷表现凤毛麟角、红花绿叶,无不栩栩如生;立体雕难度最大,多用于古装戏曲人物。武将的盔甲,文官的蟒袍,才子佳人的宽衣窄袖,只有立体雕方能奏效。


立体雕须先用硬度强的铁丝或竹篾做骨架,敷上用黄麻茸或稻草茸和着红糖浆拌成的粘性泥灰,打好泥塑坯型;再粘贴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剪瓷片,一个个形神兼备的人物、动物便呼之欲出。


有人说,剪瓷雕是明清时期漳浦、诏安一带的艺人发明的;也有人说,“剪瓷雕”是由广东潮州地区传入闽南的。关于“剪瓷雕”的历史源头,至今尚未厘清。据台湾巡察御史黄叔璥《台海使槎录》记载:“清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台南泉漳郊商提议建仙宫,庙中亭脊,雕镂人物花草,备极精巧,皆潮州工匠为之。”而且“壮丽工巧,甲于群庙”。这些记载说明,至少在明末以前,剪瓷雕就已经盛行于粤东、闽南各地,康熙年间传入台湾。


目前,国内的建筑剪瓷雕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的寺庙、祠堂等古建筑,而一个村一般就是一座寺庙和几座祠堂,对剪瓷雕需求有限,加上剪瓷雕工艺极为烦琐,必须以手工一片一片镶贴。


年轻人大都没有耐心从事这项技艺,一个工程做完后,一般是几十年或上百年才会重修,因此工程量越来越少,经济效益也不算太好,学艺的人寥寥无几,为了生活,许多艺人纷纷改行。



东山剪瓷雕技艺唯一传承人孙丽强表示,“我的儿子应该不会以此谋生了。”





转自:福建生活

◎视频: 黄晓丽同学

◎图文: 吴晶晶、郑炜、黄晓丽同学





文章出自福建旅游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