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满五岁的儿子,已经学会说“没意思”。
听见这三个字时,我吓了一跳。好在,他在房间里巡视了一会儿之后,迅速找到了自己的“意思”——一本地图册,埋头翻找妈妈之前旅行的国家。
在悠长的一生中,多多少少,我们都会有感觉“没意思”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我们无聊,低落,闷哼哼,无所事事,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它是会自然揭过的一页,在内心深处,我们其实有确信,前方,无数有意思的事情在等着呢。
比较可怕的情形是,对很多人来说,人生是个越活越没意思的过程。随着年齿渐增,不知不觉中变得不再对一个有意思的前方心怀期待。
上班没意思,下班也没意思;挣钱没意思,挣不着钱更没意思;单身孤独没意思,两个人相处日复一日沉闷起来越发没意思。世俗认可的成功没意思,连世俗认可的成功都不可得,也没意思得很吧。
那些我们生命中特有意思的事情,是怎么渐行渐远,终至消失不见、捕捞不着的呢?
大一冬天,我在女生宿舍里犯懒,门外忽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以穿插其间的惊呼,让人以为出了什么乱子。开门,发现不少同学正连蹦带跳地往楼下冲。这场小规模的骚乱源于窗外的初雪,很多来自南国的同学这一天见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场雪。
在物质条件不那么好的时候,第一次看雪、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进剧院,都非常有意思。这种因为稀缺、新鲜感带来的生活中的“有意思”,正在无可避免地越来越少。我儿子对乐高、变形金刚一类的生日礼物,基本无感。因为这些是他日常也能得到的玩具。成人的心理也是一样,当礼物变为日常,得来全不费工夫,没有了企盼、热望、等待的过程,没有了艰苦的付出,轻而易举就获得的东西,总是不那么有意思。随着见过的、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能让你兴奋、兴致勃勃、瞬间幸福感爆棚的东西就越来越少。基本走上了叔本华所谓“人类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的循环。
中年因此成为尤其没意思的阶段。既不像青春年少时,见什么都新鲜,未来绽放着无尽的可能性;也不像老迈年高,去日苦多,忽然悟出剩余的每一天都不肯虚度。很多貌似该有的都有、生活得很正常的中年人,每天在固有的轨道上周而复始机械运行,日子过得没什么不好,可也没什么好,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脸色疲惫,笑容淡漠,眼神空洞。这是一些看上去什么也不缺的人,除了一点意趣、一点兴致、一点活力、一点精神头儿。他们用平和形容寡淡,以超然掩饰木然。这种中规中矩、了无生趣的活法,那么切近那么熟稔,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几乎,就是我们自己。
总是会有不甘心的人。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越活越没意思?
这个真是虾有虾路蟹有蟹路。我认识一个女人,孜孜不倦地谈恋爱,从十几岁到几十岁,不停更换恋爱对象,次次爱得死去活来。她的确活力充沛,每爱上一个人都像天山童姥新吸食了鲜血,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她的生命就是一个有意思的传奇。但这法子实在不好推广,各有因缘莫羡人。
还是试着寻找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路径。
排在首位的,我以为是强健的体魄。有意思在一些时候,根本就是个体力问题。
20 年前,我上夜班,凌晨 1 点下班去簋街宵夜,吃到 3 点,去打早场保龄球,玩到 6 点钟回家蒙头大睡。这种有意思的生活,我现在一天都过不下去。该熬时熬不住,过了点儿还睡不着。
微信圈有朋友招呼“戈壁徒步”,呼啦啦冲上去一队人,个个热情洋溢。真正成行的寥寥无几。一天30公里,烈日沙漠行,再有意思,平日没锻炼也不敢去啊。假装着向往一下得了。
一位同龄男性友人,爱上一个90后姑娘,一开始也算情投意合。最后分手,原因是“陪不动”。年轻姑娘想要的有意思的生活,中年男人着实体力不支。
除了拼体力,避免活得没意思,更多拼的是创造和发现的能力。大家的日子其实能差到哪里去?一样居家过日子,为什么有人活得就比你有神采、有意思?
我结识过一位理发师。介绍我找他剪发的朋友说“他很特别”。果然特别。我第一次找他,本来是要烫发,他看了看说,你的头发要养养了,别没事儿老烫,毁头发。我担心只剪剪没型儿。他答:发型师真正的手艺是剪出型儿,不是靠烫。那次剪发,花费是准备烫发的十分之一,耗时比一般剪发长一倍。
我还真没见过这种不以烫染多赚钱为目的的发型师。他剪发时神情专注、投入,眼睛里有真正的兴趣和热爱。
后来我找他做过两年的头发,有很多次,我坐得不耐烦,也觉得可以了,他却不肯放,一定精工细剪,每次要剪到他满意才算完。
有时候会找不到他,因为他会去香港学习,去新加坡进修,或者在别家发屋观摩、参加比赛。
熟了,也会聊聊他的经历。
他来自内陆省份的小城,一直保留着从那里到北京的硬座车票。他在北京第一次坐地铁的地铁票、和妻子第一次约会看电影的电影票,第一次接了妈妈来北京逛故宫的门票,他都剪贴留存。
他从女儿出生,每天坚持给她照一张照片,从无间断。如果出差,就让家人照了传给他。看他手机里那个漂亮女婴每一天的变化,不但是他的,也成为我们这些客户的乐趣。他手机照片里的另一个主题系列,是他在阳台给妻女亲手种植的蔬菜,各种绿意盈盈。他娶的是大学毕业的北京姑娘,一开始岳父母难以接受他的北漂身份、他的职业,但很快就处得其乐融融。
我相信会的。很难有人会不喜欢、不接受他那样的人,无论是对职业还是对生活,他都认真投入地创造出意思,让身边的人能够强烈地感受和体验到。
他是高尔基所说的那种可以“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的人,他自己创建的价值坐标,覆盖了日常枯燥、单调、“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
我已经 N 久找不到他剪发了。他去日本交流学习。一个有意思地活着的人,总会有机会遭遇更有意思的生活。
活得没意思,大部分原因是活得没兴致。有所热爱、有所贪恋、有所沉迷,可以避免心灵无处安放。
我从来不嘲笑广场舞大妈。不是因为我不再年轻,是因为我觉得可以不顾别人的眼神、观望甚至嘲弄,投入地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并且由衷快乐,挺值得尊重的。雕塑家罗丹所理解的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都可以在广场舞大妈们的身上找到。有什么不好吗?
我知道我无法参与,但我乐于欣赏,也愿意在一定程度上避道而行。那也算一种有意思的生活。它可能不适合所有人,没有哪种有意思的生活是适合所有人的。
避免越活越没意思,还有一项大招,是屏蔽掉那些扫兴的人。去了一个地方聚餐,说“这有什么好吃的”?去了一个地方旅游,“有什么意思啊,全是人”;去看一场电影,“没劲,不如在家看电视”。满满的负能量,不但他自己的生活没意思,也扫荡掉身边的人的兴味。他说的也许是实情,他比别人都理性、冷静、现实,但真心招人烦。
宁可跟那些有点大惊小怪的人交往。我认识一个朋友,被大家挤对是“最会拍大腿”的人,一点儿美好的东西都会惹他击节赞叹。一起出去玩,他会看着风景连连发声“天呐天呐”,感染得你也不由自主跟着激动起来。
想活得有意思,就好好珍惜你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兴兴头头的人。
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沈阳市旅游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