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杂志|辽宁绥中锥子山长城秋色

辽宁旅游 2016-11-26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其东西南北交错,宛如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沙漠,绵延起伏于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明朝建国后,也和历史上其他王朝一样,注重北方长城的修筑,用以防御鞑靼、瓦剌和女真。目前,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长城,大部分为明朝时期修建。
  
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永安堡乡西沟村的锥子山长城,就是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始建的,目前还未被开发,仍保留着它的原汁原味。锥子山长城,是辽东明长城三路长城的交汇点,向东连接辽宁境内的明长城,起点是丹东的虎山长城;向南连接山海关的长城,起点是老龙头;向西连接北京的长城,绵延万里,到达嘉峪关。从三个方向来的长城齐集一山,形成锥子山长城独一无二的“三龙聚首”景观。站在峰顶敌楼、举目眺望,似三条巨龙腾飞,颇为壮观。这一特色景观,被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摄入镜头。

  有摄友曾说,“锥子山长城,是中国最美的‘野长城’”。这里的长城不仅保存比较完好,而且独具特色。锥子山长城全长22455米,基本为东西走向,依山河地名分为六段:依次为大毛山段、锥子山段、椴木冲段、蔓枝草段、石匣口段和金牛洞段。

  锥子山长城的大毛山段(当地人称之为小河口长城),具有着独特的阴柔之美,被称为“女性长城”。走在小河口长城,可以看到在部分长城段上的门窗和拱券上刻满了狮子绣球、木马兰花、祥云彩带、莲花等图案,许多长城城楼被当地人称为“媳妇楼”,很多女性防守边关的故事也在这里广泛流传。旅人在残损的锥子山长城城墙上行进,脚踏着古人曾经搬过的砖石瓦砾、饱览长城外苍翠的松柏、炫彩的红叶、叠嶂的群峰,尽情地体验自然与自我。站在长城之巅,极目关内关外,一脚横跨辽、冀两省,造访“第三八达岭”的快感油然而生。

  锥子山长城体现着明长城几乎所有的特点:城墙高大、坚固、美观、耐用、防御能力极强。在许多重要地段,城墙和台堡不再采用单一的土造和石造,而是采用石条打基,青砖包面,并用白灰勾缝,使整个城墙、台堡浑然一体,格外坚固。在长城两侧的群山上,红叶遍布,其中主要品种是柞木,柞木喜光、耐寒、耐干旱、耐贫瘠,其特质非常适合锥子山长城的地理特点,所以即便是秋冬时节,其他地方的红叶已经枯黄,但锥子山长城的红叶仍呈现着醉人的红。

览宏伟长城,看暖阳初升。

  近年来不少驴友、摄友热衷踏访“野长城”,“野长城”虽然未经修筑,却也别有一股沧桑的味道、肃杀的韵味。站在这种未经雕琢的城墙上,似乎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久远的历史。敌楼、城墙上破损的雕花,曾经见证了多少次战役的发生、多少惊心动魄场面的演绎。晨光初起,萧肃的长城霎时进入另一种境象,万里群山被披上一层暖暖的黄纱,为雄伟的长城装点了一份朦胧,似乎曾经那些枪林箭雨都成为了长城独有的记忆,让它更具古老的韵味。

红叶劲松,焕发新的生机。

  秋意渐退,冬意浓,这时的辽宁几乎很少能再看到斑斓的红叶。令人欣喜的是,锥子山长城的红叶仍在,仍然美地耀眼。长城两侧,缤纷的红叶,似乎是锥子山长城对美的诗意表达。由近及远,蜿蜒曲折的长城穿行在密林当中,似蛟龙,盘旋于群山之间,大气磅礴,似乎城墙的破败已无从谈起,眼前所呈现的是这深秋时节最为雄浑的美。

  红叶劲松之间的另一处风景是盘桓于山间的盘山路。锥子山的盘山路呈现着弯多弯急的特点。从空中鸟瞰盘山路,迂回曲折于各个山间,颇为壮观。锥子山长城的盘山路干净、整洁,且路的两侧是变化多样的风景。驱车行驶在路上,红叶翠木在眼前一一划过,又是一种别样的风情。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边塞诗词千载传诵不绝,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古塞雄关存旧迹,九州形胜壮山河,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永在。

文章出自辽宁旅游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