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那书晨:用好“旅游+”这个“魔术师”

河北旅游 2016-11-25


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围绕建设旅游强省,推进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与会代表认为,旅游业是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抓手、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实现旅游产业化,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战略选择。


那书晨代表(省旅发委主任)
用好“旅游+”这个“魔术师”

旅游产业化首先要明确目标,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以融合发展为手段,以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拓展新领域,打造新业态,努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新跨越。到202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旅游产业化要把“五个一”做为关键抓手。构建一个大旅游格局,做强环首都休闲度假旅游圈,做大燕-太休闲度假旅游带,做优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按照“一圈两带多点”空间结构,着力构建大旅游格局;建设一批全域旅游片区,要以“京西百渡”为样板,加快形成市县乡三级全域旅游体系;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项目,用好“旅游+”这个业态创新的“魔术师”,推动“旅游+城镇化”“旅游+脱贫”“旅游+生态”“旅游+文化”等多种新业态;壮大一批旅游市场主体,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做强10家综合性大型旅游企业,做优100家区域性骨干旅游企业,做精1000家特色旅游企业,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业发展水平;此外还要打造一批高附加值旅游商品。有强劲的旅游市场需求、丰富多元的产品供给、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旅游产业一定能成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苑清民代表(邯郸市旅发委主任)
构建中原区域旅游大格局

旅游产业化是一项大课题。今年以来,邯郸市多措并举,突出抓好项目带动、区域融合等突破口,努力推动全市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今年1-10月,接待游客41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44.1%。


坚持大项目引领。今年全市谋划建设旅游项目100个,前三季度实际完成投资37.6亿元。其中,中华成语文化园项目完成投资5.9亿元,广府古城内综合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大名县明清府城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无论是项目数量、景区规模和投资力度,都创了新高。


构建大旅游格局。我们把建设晋冀鲁豫四省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作为邯郸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促进中原区域旅游联动协作,构建大旅游格局。邯郸市旅发委作为发起人,与中原经济协作区晋城、菏泽、安阳、焦作等4省13市旅游局,建立起紧密的旅游营销合作联盟。9月29日,邯郸市旅发委牵头发行的重大惠民工程——“金中原惠民旅游一卡通”在邯郸首发,首批纳入景区49家,市民仅需198元,就可以全年畅游四省美景。“一卡通”的发行,将融合中原地区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由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开创了实质性区域旅游合作新篇章。




△娲皇宫



△广府古城


杨义宝代表(易县县委书记)
打造全域旅游的易县样本


易县是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19个特色县之一,有大小景点145处,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年初,易县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易州”的战略目标,并以省首届旅发大会召开为契机,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进旅游产业化的有力抓手加以深入推进。


全域规划,明确目标,着力构筑“一城五区三带”发展格局,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一城”即建设旅游县城,“五区”即狼牙山红色文化旅游区、清西陵皇家文化旅游区、易水湖山水度假旅游区、洪崖山祈福养生旅游区、紫荆关避暑休闲旅游区,“三带”即打造国道112、省道241、省道232三条特色景观带,建设10个乡村旅游示范园,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0家乡村旅游示范户,到2017年规划区域内人均增收1万元。


夯实重点,统筹推进。一是龙头景区抓升级。全面启动清西陵、狼牙山创建5A和易水湖、燕都古城创建4A景区工作;二是乡村旅游抓示范。以凤凰台、忠义村等村为重点,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景村相融、特色鲜明的旅游名村;三是要素配套抓完善。启动“清西陵-易水湖-狼牙山”旅游交通“大动脉”建设,加强景区综合服务区建设,实施停车场扩容工程。




△清西陵



△狼牙山



△易水湖


新闻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记者:贾海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出自河北旅游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