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今日立冬 | “速冻模式”开启

安徽旅游百事通 2016-11-07



今天(11月7日)7时47分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

冬天的第一个节气

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立冬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

中国民间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万物收藏 归避寒冷


“立冬”就是冬天了吗?各地会有多冷?

按气象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中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中旬就早已进入冬季,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据中国天气网,预计未来10天,中国中东部地区气温多起伏,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其中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等地平均气温偏低3~5℃,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西部、云南大部、海南等地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虽然在气象学上,进入“立冬”也并不意味着真正进入冬天,但是冷空气的活动会越来越频繁,冬天也离我们不远了。


立冬“三候”

中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

一候水始冰: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土地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除了吃饺子,还有这些习俗

迎冬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是个重要的节日,历朝历代的帝王一般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都城北郊设坛祭祀,这是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会在立冬这一天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有用冬泳迎接冬天到来的讲究。


食俗

在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立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此外,还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之说,人们认为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受冻了。




有的地方立冬有吃南瓜或软枣的风俗,在天津河东“老天津卫”聚居地,人们吃倭瓜馅的饺子。

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脯肉,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


福建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

浙江绍兴有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的风俗,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身上8个部位最怕冷,防寒保暖要注意

双脚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最好每天用热水泡脚,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左右最佳。鞋袜最好选择保暖透气、吸湿性好的。


腰部

腰部是肾之腑,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痛经等。因此天冷时一定不要让腰部裸露。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


头部

头一旦受寒,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所以,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避免冷风直吹。


脖子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一旦受寒,颈椎病、咽炎、脑血管病就会接踵而来。冬天最好穿立领装,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围巾,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病有好处。


膝部

膝部受凉可引起关节疼痛。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戴上护膝,或选择膝部加厚的毛裤,注意运动不要过量。


耳朵

耳朵的热量很容易散发,极易长冻疮。外出记得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如戴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建议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鼻子

如果鼻黏膜接触冷空气,容易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天冷时,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背部

背部受凉,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给后背晒个“日光浴”,热流会让全身舒服。


此外,秋冬御寒的外衣还应有防风性,可选呢绒、皮革质地的服装;内衣要柔软、吸湿、透气,以利保温、干燥;对易于长冻疮的部位,如手、耳朵和鼻子,平时应该经常活动或按摩。


ThEnd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图片均仅供参考,具体以实景为准

最终解释权归安徽百事通国际旅行社所有

安徽旅游百事通

想旅游,到旅游百事通


微信号:ahbestone

新浪微博:@安徽旅游百事通

在线商城:m.517best.com

<移动微店诚邀加盟>
长按按按按按按按

文章出自安徽旅游百事通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