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文 ▎王其成
水乡的秋天,特别来得清,来得明,来得有份量。水乡的秋天特有秋的情感,秋的内涵,秋的魅力。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踏上了骆马湖这块飘着鱼香和水香的土地。
传说很久以前,骆马湖本是一片蛮荒之地。一天,天宫里的老龙马生下一子,初出神世的小龙驹兴奋得仰天嘶鸣,惊吓了正在做寿宴宾的王母娘娘。盛怒之下的西五母降旨二郎神,即刻斩杀小龙马。老龙马爱子心切,挺身而出,代子受过,被贬下界。只听一声轰鸣,老龙马流着眼泪临空坠落,使不毛之地汪然成湖,后人称之为骆(落)马湖。
其实骆马湖并不是什么神马坠地而成,原是1194年黄河夺淮,大量泥沙堵塞沂水出路而积水成湖的。解放前,沂水下游地区水灾频繁,遗害无穷。建国初期为根治水患,国家将骆马湖作为临时滞洪水库,建皂河节制闸、嶂山闸,筑南大堤,1958年又将湖内五万多农民全部迁出,形成蓄水量大约八亿立方米的大型人工控制湖。那年秋天,母亲拉着儿女,父亲赶着牛羊,一步一回斗,眼瞅着湖水吞没了农园。终归是故土难别,离情如割,数千名不忍离去的乡亲,在骆马湖畔安身创业,重建家园,使中国的版图上又多了一个骆马湖乡。
骆马湖人的牺牲和奉献,换来了淮海平原l70万亩土地的旱涝保收和大运河的畅通无阻。从此每一个秋天都是那般充实,每一次收获都给水乡之秋增添沉甸甸的份量。
骆马湖拥有40万亩水面,资源极为丰富。湖中生长着芦蒲、菱角、莲藕、芡实、篙草、苦草、聚草、眼子菜和轮叶黑藻等各种藻类浮游生物,湖底生长着大量底栖动物。丰富的水生动植物为鱼类提供了肥美的天然饵料,青虾、银鱼、河蟹、鲫鱼、鲤鱼、鳊鱼、赤眼鳟等五十多种鱼类在湖中繁衍生息,其中银鱼、青虾、河蟹被称为“湖中三宝”。银鱼身躯细长,晶莹如玉,星眼如墨,形象极为优美,其味道更是鲜美肥嫩。相传银鱼是孙滨庞涓的师傅鬼谷子王禅老祖炼好的仙丹倒入骆马湖所生,因此才如此神奇,那袅袅银条在碧水中戏耍,真有一派仙风道骨,令人顿生此物只应天上有之感。
与网塘养鱼不同,渔民们大多以船为家,但见一只只渔船上矗立着电视天线。登上船头,映入眼帘的是彩电、收录机、煤气灶,船仓里弥漫着一种令人陶醉的喜悦。这哪里是船,这是流动的家庭,渔民们下湖捕捞,侣水天而捕鱼虾,伴家人而观电视,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满幸福的生活,而绝无飘泊之感。
随行的同志提议到戴场去看一看。戴场座落在骆马湖湖心的一个小岛上,不去戴场会给骆马湖之行留下永久遗憾。
汽艇戴着我们向湖心飞驰,湖岸渐渐远去。我们现在不是站在岸上观湖,而是真真切切地投大湖的怀抱了。走了四十多分钟水路才到戴场。只见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飘浮着一片绿色的芳洲,青黄的芦苇似一道屏障保护着这个小岛。家家屋顶上缭绕着缕缕炊烟,散发着鱼香美味,随着秋风在红砖青瓦间飘荡,召唤着满载而归的猎猎渔帆。此情此景,让人觉得恍若走进陶潜的世外桃源。桃源周围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风里来,浪里去,一根桨一把橹联系着外面的世界。
戴场村居住着120户人家500多口居民,他们春夏秋三季忙于捕捞和养殖。到了寒冷的冬天,就拖来整船食物,在岛上度过一冬清闲的日子。戴场人富裕不忘教育,渔民们出钱出力在岛上建起了一座漂亮的教学楼,校长杨绪光领着一帮泥娃娃,创下了升学率连续多年居全乡第一的成绩。先后有五名渔家儿女登上大学殿堂,有的还读了研究生。这是一份比丰收更珍贵更厚重的秋之馈赠。
我们上岸的时候,夜幕已将湖面罩上一层朦胧,远处还有一两点渔火在晃动,似湖的眼睛,在夜幕下忽闪着。那微光映在水中,成为长长的一缕,随波摇荡。满天的星斗在不远处落进湖里,像水晶一样在湖底闪耀。湖边一排渔船躺在那里,似乎睡着了,偶尔一阵微风吹来,小船互相冲击,发出呼呼响动,像是浑厚的鼾声,又似甜美的梦呓。在这幽静的夜晚,我不禁怦然心动。骆马湖的秋韵寄寓着美的憧憬,骆马湖的秋色蕴蓄着新的冲动。哦,一年一度一个秋,骆马湖的每一片帆影,每一缕饮烟,每一声欢笑,都是一份无愧于秋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