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太行山大峡谷景观魅力无穷

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景区 2016-11-11


山体雄健壮美!群峰神奇秀异!

这,就是太行山大峡谷!

雄奇、险峻、清幽,不到太行山大峡谷,你很难想象,壶关的大山里有这样一方世外桃源。景区面积18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6.75平方公里,遍布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巨岩怪石、溶洞风穴,到处是深峡幽谷、飞瀑涌泉、涧溪湍流、深潭平湖,又有松涛林海、古树名木、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几乎集中了太行山自然风光的全部景观要素。峡谷内山村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体现了太行山雄奇豪迈、山水相得、如诗如画的非凡气概和独特风格。

四大景点展峥嵘雄奇

黑龙潭(紫团山)——奇石佳卉遍布、崖壁陡峭奇耸的窈窕长峡;文化底蕴厚重、号称霞城洞府的世外桃源。

所在峡谷窈窕峡长蜿蜒曲折,峡谷两壁陡峭奇耸,峰峦叠嶂,奇石佳卉,目不暇接。已开发的龙潭戏水,悬梯漫步,龙潭灵泽,凌空栈道,孤山巡游等景点贯穿其中,春花秋月,平沙落雁,曲叠沉悬。景区从头到尾,处处新颖,不仅能够观赏种种自然景色,还可以自选划船、攀崖、垂钓、索桥探险等多项体验活动。

紫团山海拔1500余米,自然风光旖旎迷人,历史文化源远厚重,因山峰常有紫气缭绕而得名。它在两晋时期已声名远扬,北宋时达到极盛。古有“南五夷,北抱犊”之说(抱犊即今紫团山)。山上“幽香沓至,神爽气逸,有丹台石室之想,世外桃源之境”。山中有紫团洞,洞中由百万年岩溶形成的钟乳石象形景观达60多种,恰似一座艺术宫殿。紫团山所产紫团参,曾为皇室贡品,天下知名。

红豆峡——步步寄情相思,处处丽水奇石的爱情圣地

红豆峡景区因峡谷内生长有大片红豆杉而得名。红豆峡峡藏万象,有空灵飘逸之美;谷含幽韵,呈清虚静雅之境。群峰拱揖,万木争荣,湖光山色,五彩纷呈。可谓汇千峡之秀,纳万种风情。红豆峡开发过程中,着意突出“景景牵情惹相思,步步踏爱生恋意”的寓意,“多情门”、“相思园”、“福缘堂”、“同心亭”、“问心石”、“写心簿”、“鸳鸯浴”,令你一步步踏入爱河。而峡中的三叠潭、七仙峪,潭潭相连如银丝串珠,汨汨溪流似龙蛇游弋;石树苑中条条古藤宛如虬龙飞天,块块奇石仿佛蛰伏欲动;把情爱相思的寓意烘托得更浓郁。可谓“此景本应天上有,醉佛失手落人间”。游客至此,可攀崖赏红豆,一线天中游,幽谷观奇景,湖潭戏清影,隔岸唱情歌,摆渡思古韵。享受和谐、和美、和合,体味温暖、温馨、温情

八泉峡——气势恢宏壮阔、百泉挂壁吐珠的蓬山瑶台。

八泉峡风景区以峡称奇,以泉扬名。峡长11公里,泉源300余处,飞瀑30余条。因境内泉源丰富,主源有8道大水同出一地,故名八泉峡。主要有伟人峰、伯阳山、云崖栈、大瑶洼、八道水等景点,开发了水利大坝、观光电梯、高空索道、山顶循环步道、漂流等旅游项目。游人乘船能赏峡闻涛,登山可与鸟共舞,朝夕看日出日落,雾雨观翠岚灵光,被称作“地上看、水中游、天上观、云中行”的黄金旅游线。伟人峰、大瑶洼、八道水等景观为其突出亮点。置身其间,如入神话传说中描写的蓬莱仙山、瑶台仙境一般。八泉峡充分体现了大峡谷的神韵与雄伟。

青龙峡——山坡田园风光,溶洞飞瀑水乡南北荟萃。

青龙峡绝壁千仞,风光旖旎,怪石嶙峋,景色秀美,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是一处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山势陡峭,不仅有漫山遍野的松柏,而且有奇型怪状的灵石,千姿百态的山石从天而降,遍布峡谷;这里水资源丰富,不仅有四季长流的飞瀑,而且有百万年前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的天然石灰岩溶洞,碧波荡漾变幻莫测的深潭;这里云雾弥漫,不仅可以领略金鸡报晓、玉兔奔月的奇观,而且可以目睹雾山云海的药王山古代营寨遗址,感悟历史的沧桑。景区素有“北国水江南”之称!

物种丰富珍稀美不胜收

太行山大峡谷是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植被茂密丰盛,森林景观秀美独特,生态环境极佳。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且珍贵稀有,吸引了众多到此游览的中外宾客。

景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禽异兽,物种丰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有太行猕猴、山鹿、金钱豹、猫头鹰、野猪等多种。

由于海拔落差大,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和地形变化大等诸多因素,造成景区多样的植物品种,有油松、白皮松、侧柏、刺槐、杨树、山楂、核桃、柿树等,在红豆峡景区还生长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红豆杉。紫团山景区生长着享誉海内外的名贵药材紫团参。这里药材飘香,有柴胡、连翘、黄芩、白术、党参、何首乌等160多种。

太行山大峡谷山秀、峰秀、石秀、树秀、水秀,“秀”来了万千气象;峡幽、谷幽、径幽、潭幽、洞幽,“幽”出了世外桃源。山水与文化水乳交融,历史与现代相得益彰。太行山大峡谷以创建国家5A景区为发展契机,以游客为本,努力拼搏,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长轴正在太行大地上徐徐展开。

文/王飞 张宋萍

文章出自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

最新微信文章

© 2022 XCdi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