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轻松关注
本期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江苏最有故事的古村落之三山村。
第四期——三山村
一只长脚盆漂在碧波之上,有渔人伏于其中。一手做桨,一手伸入水中,灵巧的手,从水中摘起一片片比泥鳅还腻滑的卷叶,放入随身携带的竹篓中。这卷叶就是有着水中“碧螺春”美称的莼菜。
莼菜是一种水孕天赐的食材,它只生长在太湖三山村周边的水域,其他地方很少能见到。三山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西的太湖中,说是村,实际上是由四面环水的三个小岛组成的区域。三山岛隐于太湖深处,隔绝尘缘,有云蒸霞蔚、波撼浪涌的壮阔之美;晴日遥望,水波连天,山势峭峻,升腾踊跃。有激扬人们扬帆疾进、奋发有为的强烈动感之美。俯视渔舟唱晚,鸡犬相闻,竹篱瓦舍,粉墙黛瓦,散发着透视生命活力的田园之美。
相传,古时候潮汕人生活的最高的境界就是“田缘厝福”。他们相信买田置房,期盼的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和运气。“田缘厝福”这句话在潮汕百姓中广为流传,能买到好的田地或好的房屋靠的是一种福缘,显然,这种福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的。
而眼前这个恍如仙境般的小岛呈现出的山水相连的景象却极为震撼人心。生活在这里是一种福分,而这种福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三山村孤傲于万顷烟波之中,景色清幽,为修身养性、超然世情的绝佳之处,村民们好福气啊!
三山村中古迹众多。东边的乐善堂建于明代,正屋已毁,现在能看到的明代建筑是原先的侧厅,而后面的二层转盘篓则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这是苏州香山帮工匠的杰作,也是三山查姓人家的祖屋,至今已经住过十多代。二进院落内有一座“天被而禄”砖雕门楼,砖雕门楼上坊是精雕细琢的四幅人物图案“渔樵耕读”,中间字坊“天被而禄”,左边雕的是“甘罗上朝”故事,右侧雕的是“郭子兴拜寿”典故,而下坊人物雕的是“和合二仙”。
查家在门楼之上雕上“甘罗上朝”故事,为的就是教诲查姓后人要像甘罗那样做人既要有满腹经纶,又要能言善辩,还要才智超群,这是对子孙后代给予的殷切希望。
同样,“郭子兴拜寿图”也深藏着不俗的寓意。郭子仪,唐朝杰出的将领,在平安史之乱、吐蕃侵扰征战中劳苦功高。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治军宽严得当,深的部下信服。他一生心系国家安危,领兵征战二十余载,为巩固大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深得民众爱戴。
乐善堂查氏先贤正是将这段佳话演化为祖训中的一部分,提醒后人只有艰辛劳作,教子有方,才能创造出比自然更美的人生价值,这是家庭和睦、合家欢庆的前提。
离开乐善堂,来到枣林深处的师俭堂。堂前已是橘香阵阵,红火一片。师俭堂建于清嘉庆年间,厅堂主梁上有苏州建筑特有的“包袱锦”图案,历经百年,图案颜色几乎没变。
师俭堂主人姓潘,和前面乐善堂查氏及吴、秦、倪、黄、薛、徐等姓氏构成三山村中大姓。潘氏原先做米业生意,是世居太湖南岸浙江湖州城东北角潘家村的巨贾。清代迁居三山岛后,倾财建起了这幢厅堂。
二进天井中同样也有一座砖雕门楼。这座砖雕门楼中坊是“职思其居”,出自《诗经·唐风·蟋蟀》。左侧雕“烹茶鹤避烟”图,右侧雕“洗砚渔吞墨”图,下坊是“福”、”禄“、“寿”、“喜”四幅人物雕像。其中,“洗砚渔吞墨,烹茶鹤避烟”是魏野的诗句,魏野一生以农耕、编织为业,闲暇时刻苦学习,弹琴赋诗,乐于清贫。
师俭堂仙人用这句诗作画寓意,不但暗喻后人在生活上要有闲雅兴趣,而且要悠然自得,快乐无比。同时也用严肃的训言告诫后人要“职思其居”,不可太享福,本职得承担,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
堂边有“凝香书屋”,那是潘家的荣耀所在。“凝香书屋”在师俭堂边,穿过备弄就到,是当年的私塾,是潘氏先人建堂时同时所建,其目的是为了让潘氏后代足不出户也能在这个明清时期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读到书,同时也接纳其他家族人家的孩子读书,让岛内所有的孩子都学有所成,能金榜题名,走出小岛,走向苏州,走向天下。私塾两边的砖砌券门上方是仍被石灰抹着的横匾,主人说匾的左边写着“兰言”,右边写的是“玉质”,“文化大革命”时为保护字匾,用石灰抹上,至今也没清理,但这二行字却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印在潘家族人的心底。读书知明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说话要像兰花吐芳般优雅,做人要有像玉石般洁白高雅的品质。这是潘家的祖训,也是三山村各族先人对子孙后代的共同要求。
三山岛仙境自然天成,村民们长居于此,他们始终追寻着一种美的理想,这是对自然生态的生动点缀,亦是自然美与生命美和谐统一的本源,这是他们和三山的缘分,更是前生修来的福分。所以,三山村被世间誉为“世外桃源”、“人间蓬莱”就当属情理之中了。
来源:《江苏古村落》
作者:陈光庆 夏军
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您转发到朋友圈和更多人一起分享!
关注我们:搜微信号“江苏旅游培训”(js_lypx)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